SmartM 人才培訓網

產品經理應如何建立一個「互聯網+」團隊?

GaryHsia
2015-07-29
產品經理應如何建立一個「互聯網+」團隊?

最近超夯的網路名詞莫過於「互聯網+」,連中國大陸總理李克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上,也提到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畫,推動移動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以及「中國製造2025」新戰略。霎時「互聯網+」這名詞佔據了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也成為了各行業規劃者與研究團隊的口頭禪,何以如此呢?

 

簡單來說,所謂的「互聯網+」,即互聯網加上一個傳統行業。互聯網加上金融為互聯網金融,互聯網加城市為智慧城市,互聯網加工業則為智能工業,例如德國推行的「工業4.0」。

 

很多台灣企業以為與網路沾上了邊,乍看之下似乎就是屬於互聯網企業(或者自己認為),殊不知其思維卻仍然停留在傳統製造代工思維,當然就不會有「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其實無關是否屬於網路企業,也不是電子商務專屬,而是指「企業對使用者、產品、行銷和創新,乃至整個價值鏈和生態系統重新審視的思維方式。」

 

對產品經理來說,要能協助企業轉型,做到產品創新,就必須建立一個「互聯網+」團隊,那麼,一個優秀的「互聯網+」團隊該具備哪些特點呢?筆者以為如下:

 

第一,把工作當成事業,以成功為目標

 

台灣多數新產品團隊成員都是「聽令行事」,還有些人是抱持「打混摸魚」、「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心態,工作做的好不好,好像事不關己,更遑論新產品能否成功達標,嚴重缺乏事業心。反過來說,如果把自己的工作結何自我的興趣並當成今後實現人生的價值,那就會積極向上,忽視短期的個人得失,充滿鬥志的去做點事,這樣才會有責任感,而不是只是為了「五斗米折腰」。是以,產品經理該如何讓大家把目前新產品開發的工作當成事業呢?「挑對人上車」,應該是最重要的關鍵之一,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成員將有助於「互聯網+」團隊邁向成功。

 

第二,專屬的KPI、激勵和晉升制度

 

相較於美國矽谷,中國、台灣培養人才的成本仍然較為便宜。由於中國大陸「互聯網+」的快速成長,陸企頻頻向台灣人才招手,曾有大陸企業的CEO說:「來大陸互聯網公司一年,抵過台灣企業十年。」相形之下,台灣企業的整體環境仍然充滿保守思維——以cost down的心態想得到好人才。筆者以為:企業要想產品能夠創新、突圍,就必須能夠搭上「互聯網+」的順風車,傳統的KPI、激勵和晉升制度(如:新事業就不能只用營收及獲利作為唯一的KPI?做過失敗產品的PM是否就無法獲得獎勵及晉升?)勢必要重新調整。筆者過去就曾遇過某企業要想發展電商,卻又擔心既有的實體通路會反彈,於是乎只能將兩邊成員的KPI設成一樣,造成內部員工抱怨連連,個個意興闌珊,新事業只能宣告無疾而終!

 

第三,建立具有共識的價值觀

 

「互聯網+」的特性就是快,「互聯網+」團隊的戰鬥力表現在效率上,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將是最終成功之關鍵所在。產品經理如果花費果多精力在說服、溝通甚至是安撫上,往往一件簡單的事情就要耗費很多資源(時間&金錢),無形當中不僅影響到新產品上市時程,也可能失去市場機會。

 

近年來台灣的產業已逐漸嶄露疲態,過去引以為傲的電子業、代工業…紛紛出現業績衰退,也不斷面臨到對岸強大的競爭態勢,甚至已慢慢遭逢邊緣化的危機…。如何將既有的核心競爭力設法搭上「互聯網+」將是台灣企業未來轉型的重要契機,建立「互聯網+」的團隊更是迫在眉睫。誠如《互聯網思維的商業實戰》一書的作者所言—很多人都誤以為談網路就是談電商、談即時通訊軟體,其實所謂網路時代下的「思維」,是可以運用到各種產業、產品、與服務,幫助企業轉型。

 

延伸閱讀:為什麼PM總是快速陣亡?新手產品經理通過「試用期」的三大關鍵要項

 

原文出處:PM行不行

 

親愛的讀者,您加入SmartLinkin商務社群網的「LINE@」群組了嗎?立即加入,即可收到最新工作、管理、商務資訊,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

 

好友人數

 

 

嚴禁抄襲,若欲轉載,敬請註明出處「SmartLinkin商務社群網」並附上原文連結。
歡迎各大媒體交換文章連結。
圖片來源:主圖、縮圖-geraltCC Licensed)
加入「SmartLinkin商務社群網」粉絲團,更多商務訊息等你關注。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