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別人的想法,九成都能改變》4種讓人頭痛的部屬,可按類型一一破解

與良昌浩
2015-12-15
別人的想法,九成都能改變》4種讓人頭痛的部屬,可按類型一一破解
圖片來源 : jarmoluk
在從事企業文化改造或人才培育的工作時,經常有管理階層的人找我諮詢這樣的問題:「這種部屬真讓我頭痛。」我也曾管理過部屬,因此時有共鳴。但是,也有不少例子是只為自己方便,例如「若不改變成這樣的話,我會很困擾」或是「這都是為了對方好」,而不去思考部屬言行動機。若想將情況引導至自己期望的方向,必須從了解部屬的背景開始。接下來就介紹幾個管理階層曾經諮詢過的案例。
 

只做份內工作的「乖乖牌部屬」

 
先來談談,當主管分派工作時,總是回答「好!」卻只會做份內工作的「乖乖牌部屬」。我們因為忙碌而無法一一針對工作內容做出指示時,這種部屬會令人相當困擾。這樣的情況,表示員工並未了解到「指示工作以外的任務也要做」的真正含意,只有接到指示的工作才是自己的職務內容,這種先入為主的想法使員工「做不到」指示以外的事情。
 
這種類型的員工鮮少有自己做決定與行動的經驗,傾向於依附他人指示。因此,必須先從小事情開始,提供一個環境,訓練員工並讓他累積「自己思考,自己下決定」的經驗。當部屬向你詢問「該怎麼做才好呢?」的時候,就是訓練的好機會。若這項工作無論出什麼差錯你都能挽救的話,就跟你的部屬說:「這交給你判斷。」放手讓他去做吧,如此,部屬便會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情開始思考。建議訂出完成期限,更可促使員工下決定。
 
一開始,員工可能會產生類似「不知道該如何判斷」的煩惱,這時,向部屬說明自己的判斷方法,供其參考,應是不錯的指導方式。重點在於不直接提供解答,要耐住性子等待。若馬上給予答案,部屬會變得被動,只等待解答。強迫部屬自己思考,部屬的想法自然會開始改變。
 

總是不按指示行動的「可是可是部屬」

 

不按照指示行動,無論說什麼馬上就回嘴「可是⋯⋯」的「可是可是部屬」。這種類型的部屬大多有自己的想法,可區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為「老手匠人」類型,在某個領域的經驗豐富,工作的直覺與感覺佳,但常不顧慮周遭的人就展開行動,反而成為主管困擾的來源。因經驗豐富,在工作第一線備受信賴,使之更加我行我素。缺乏實際經驗的主管若有這種部屬會相當苦惱,這種時候,只要了解對方的想法,尊重其自主性,事情會意外地順著你的方向走。這樣的人如果成為夥伴,會為主管增加信心。因而,第一步就從讓對方成為你的夥伴做起吧。
 
另一種類型是「理論優先於行動的年輕人」類型。最近的年輕人在尚未理解之前就不行動的傾向愈來愈強。會變成這樣是可想而知的,因為學校與公司不斷要求「再深入思考!」菁英教育與就職活動的環境造就了這類員工。首先,將現況當作是「理所當然」接受;反過來思考,這樣的人也代表著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現在的年輕人成長於不得不思考的環境之中,已是我的年代無法相比擬的。
 
主管若能試著撕掉理論優先於行動的標籤,一開始先和對方一起思考到底是哪裡無法理解。如此與部屬一同思考,無論最終是否能夠理解,部屬也會逐漸開始信賴主管。
 

一旦斥責就會一蹶不振的「愁眉不展部屬」

 
大部分人都不喜歡被責罵,特別是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比以往更無法接受。時空背景轉換,父母與學校斥責孩子的情況已不再,這是現今的實際狀況,先接受這樣的事實吧。
 
另外,大多數主管其實也不喜歡斥責部屬。如果可以不必斥責就解決事情,誰會想要發脾氣呢。然而,克服這樣的想法,認為是為部屬好而嚴格指導,換來的卻是不斷增加的「愁眉不展部屬」,有些部屬甚至一被斥責就辭職,可能因此影響到公司的名聲,導致一些主管乾脆不再斥責部屬。因此,若有「總是無法狠下心來斥責⋯⋯」的困惱,是正常的感覺,請放心。
 
另一方面,年輕人的心中其實也有著「想要狠狠地被罵一頓」的願望,甚至有不少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表示「都沒有人願意斥責我」。實際上,當他們真的被斥責時,自然也會沮喪,但請認知確實有這樣的人存在。在斥責之前,先預告「接下來會好好斥責你一頓」也是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斥責之前先這樣做開場白:「我知道被責罵一定會感到沮喪,因此我也很猶豫是否要這樣做。罵你是為你好,希望你能好好理解。所以,請你不要因此一蹶不振,之後也繼續努力。」在斥責之前先打一劑預防針,讓部屬可以做好心理準備,應可減少不必要的沮喪情緒。
 

毫無團隊合作精神的「自我中心部屬」

 

有兩種情況可能會產生只考慮自己的「自我中心部屬」。第一種類型是個人的工作成果會被評比的情況。只要公司的制度不是與工作成果連動關係大的「無底薪的純獎金制」,都可透過環境改善狀況。這種類型的人比較沒有與他人合作、與團隊共享喜悅的經驗,或者可能曾有被夥伴或團隊背叛的不愉快經驗。
 
為這樣的部屬提供一個能切實感受團隊合作好處的環境吧。首先由你支援部屬,創造出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幫助的關係。這樣一來,部屬這種「只要自己好就好」的想法會逐漸消失。具體方法於後面的章節會詳細說明。

第二種類型是有能力卻不願意發揮的情況。這樣的部屬抱持著「反正說什麼也沒用」「說了損失的是自己」的想法。有的人可能曾經因為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卻被夥伴孤立,如果有這樣的部屬,請去了解部屬過去發生過的事情,例如詢問:「以前發生過什麼事情?」「那個時候的感受是什麼?」等。了解他們言行背後的原因,是改變部屬的必經過程。
 
即便一開始都是負面言論,多詢問幾次之後總會敞開心胸的。給予被接受的安全感,部屬就會開始改變。從順利探問出部屬的過去,讓雙方產生共鳴開始。(本文摘錄自《別人的想法,九成都能改變》第二章)
 
 

書籍介紹

 

書名:別人的想法,九成都能改變

 

作者:與良昌浩

 

出版社:方智出版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

 

與良昌浩

 

早稻田大學畢業。曾任職伊藤忠商事、埃森哲策略顧問公司與USS股份有限公司,之後進入專精企業文化改革的學者顧問公司工作。創立「目的股份有限公司」,現擔任代表取締役(執行長),協助創造並實現人們與組織的目的。為日本橋學館大學兼任講師,同時也主持大學生跟社會人士之間討論「為何而工作」的「工作目的研討會」。

 

延伸閱讀

杜書伍:主管要養成「導引思考.宏觀闡述」的習慣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