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多數朋友都跟我一樣,身邊一定有那種追求完美的工作狂。當然,這樣的人無論是工作或生活,都一定有自己對細節的堅持與不退讓,才能造就他今日的成功或成就。然而,或許你也有察覺,這樣的朋友日子過的著實不輕鬆。
巴菲特曾說過一段話:「我們相當懷疑那些常常聲稱知道未來會如何如何的人,而如果他們真的每次都能達到盈餘目標,我們反而更懷疑這其中有鬼。那些習慣保證能夠達到數字目標的人,總有一天會被迫去假造數字。
」
是的,企業不完美,沒有天天在過年的;同樣,人也不完美,若有人能永遠保持完美的一面給你看,不是他掩蓋了許多陰暗面,再不就是你並不真正與他有深入的接觸,夠全面性的了解他的為人與行事。
其實這就是人,有缺點、有陰暗面才正常,可我們總是對於那些形象良好的人有更嚴苛的期待與要求,這似乎成了某種不公平的懲罰遊戲。就好比你明明在班上每次都考試第一,結果,你同時跟考試最後一名的同學一樣亂丟垃圾,他被記小過但你卻被記大過,是一樣的感受。
同樣的,當形象良好的藝人劈腿,社會大眾排山倒海的指責壓力大得驚人,但我們卻對那種花邊新聞不斷,本來就形象不怎樣的藝人相當寬容,就算多爆出幾個八卦事件,大家也只當茶餘飯後話題聊聊。
有人說,因為我們討厭偽君子啊,那種藝人表面上一套,私底下又是另一套,原來如此噁心;反不如那種真小人,本來就那副死樣子,大家都知道,所以不期不待沒有傷害。
這段話其實暴露出典型的邏輯謬誤,意思似乎是要大家都別當好人,別假惺惺,要是女朋友穿得不好看你就應該說難看,要是身材略為發胖你就應該叫她死胖子;朋友牽了新車來跟你炫耀,你說這台車網路上評價糟透了,你怎麼會買這種車;台上演講者口沫橫飛兩個鐘頭,到了台下你說你怎麼講這麼爛,沒什麼資格站上去。
如果真小人要做到這般田地,我相信你的人生會過得很悲慘。
其實,若我們深入探究就會發現,並不是大家討厭偽君子,而是多數人對這個世界,對人性,本來就存在著不切實際的想像。畢竟,如果你真的認知到沒有誰是完美的,包括你自己,那麼,又何來所謂的「期待」與「傷害」?
當一個女人認識一位像從漫畫走出來的男人,多金帥氣、溫柔浪漫、專一深情,才相處沒幾天就說愛上你,想跟妳廝守終生,對照妳這輩子沒什麼人追,條件也普通,卻遇上這等好事,本來就該有所警覺。只可惜,不是每個人都會在那樣的當下保持清醒,唯有「識途老馬」才可能意識到這說不定是表面工夫做的夠足之故,因此能避開明顯的危機。
換言之,我們都知道事實為何,但就一般人性直覺判斷中,上頭那個錯誤的邏輯,反而才是多數人認知的「事實」。也就是說,我們還是對美好的事物有錯誤的期望,有期望他零缺點的想望,有期待他永遠如此完美的念頭,不容許他發生一點點、一絲絲讓人錯愕的舉止表現,但這本身就不切實際,卻是我們擺脫不了的人性。
既然人性如此,我想你應該做的,就不是去教育社會應該如何,而是反過來正面應用這樣的人性,讓自己能有較輕鬆的生活。道理也很簡單,就是適時為自己創造一些小缺點,讓你不會永遠處在緊繃的狀態下,偶而讓別人笑一下自己,讓別人虧一下自己,甚至讓他人小小批評一下自己,這樣反而可以更自在,萬一哪天真的做了什麼錯事,你也不至於被太強大的指責壓力逼到絕境。
簡單說,越甘於平凡,越能持盈保泰。任何處在風頭上、充滿光環的人,越應該提醒自己,除了小心翼翼維護得來不易的名聲,其實也應該用更大的智慧,偶而創造一些小缺點去「平衡」自己的形象。
這樣的概念,實務上有很多可應用的小技巧。像是如果你平常形象就是一個嚴肅的老闆或主管,那麼,偶而說說笑話,甚至是不經意的搞笑一下,我相信會比較有親和力,也比較容易凝聚向心力;甚至擴大一點說,除了懂得適度創造自己的小缺點之外,你也應該容納其他人的小缺點,如此則會讓跟你相處的人,更沒有壓力,也更能凝聚共識。
說到底,在職場中雖然有階級的差別,但若以人為本的角度看,每一個人都應該視為獨立的個體,有需要被尊重、被賞識、被誇讚的需求。當你的同仁「不完美」時,用正面的態度去溝通或鼓勵,絕對比指責或辱罵要來得更有影響力。
上述這些道理說穿了,就是讓自己「盡可能」的「真誠」而已。成為一個像是人本來該有的樣子,有不平凡的一面,自然也該有平凡的一面。不要過度偽裝,不要假掰,不要弄的好像永遠自己都是對的而別人是錯的,或是自己永遠聰明而別人是笨蛋,那我想你的生活真的會過得比較輕鬆。
所以說,如果你是那種表現很好、形象一流的朋友,我希望你能明白,「完美」對你或許是種追求,卻對別人會造成壓力。追求任務能完美演出當然很好,值得肯定,但是對於與人相處上,要懂得適時適度地「示弱」,讓大家有機會虧你一下,說不定你會因此發現,這樣反而更能贏得大家的向心力。更重要的是,當你哪天碰上問題了,也才不至於拉不下臉去向人求助。
一個人難以成功,一定是靠許多人的幫忙才得以成就。一杯滿水的杯子,無論如何都已經難以倒入任何一滴水,又如何能成就大事?永遠記得老祖宗的教訓: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
「不辭」的前提就是「有缺」,要懂得騰出你心中的空位,容納一些批評指教,當然也就能容納更多人與你相伴。
成就大小事,靠的就是如此而已。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