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賈伯斯史丹佛大學演說10週年!這其實是一個偏執狂自我成長的故事

史蘭德、特茲利
2015-06-17
賈伯斯史丹佛大學演說10週年!這其實是一個偏執狂自我成長的故事

SmartLinkin:距離賈伯斯2015年在史丹佛大學的畢業演講,一轉眼,十年就過去了。當時,在賈伯斯的帶領下,蘋果中興大業的戲碼正如日中天上演,iPod+iTunes的模式,改變人們聽音樂的行為,也永遠改寫了音樂產業發展的軌跡;那時iPhone尚未問世、賈伯斯剛被診斷出罹患癌症⋯⋯,然後,他帶給世人這場演講。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這十年來,這場演講,就像一位老友,透過媒體不斷引述、Facebook好友持續分享⋯⋯,三不五時就會不經意在面前出現,“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這句名言,早已成為許多人的人生格言,彷彿有一種魔力,在我們許多對自己充滿疑惑、對工作與生活灰心之際,這句話、這場演講的影片,總是能讓人備受激勵。

 

逝者已矣,傳奇不滅,典範的最後身影,總是讓人動容。

 

因為賈伯斯強大的影響力,許多人的人生,和這場演講有了自我對話。而這場演講,更可算是賈伯斯回味自己人生的肺腑之言,透過新書《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兩位採訪、報導賈伯斯超過20年的記者眼中,可讓外界更清楚感受到,這場演講,就是賈伯斯的真實人生、奮鬥際遇的縮影,SmartLinkin摘錄如下:

 

 

從年輕時,賈伯斯就擅長說故事,但他過去所說的從來沒有引起如此熱烈的迴響。這段演說在YouTube上被點閱了至少3500萬次。10年前,社群網站不像現在如此先進和普遍,因此這段演說沒有辦法像在2015年的今天,在網路上延燒爆紅。但它逐漸受到肯定,被認為是真正卓越的演講,對於史丹佛體育館之外的全世界人類來說,也有深刻的意義。這場演講的普及程度讓賈伯斯感到非常驚訝。

 

如果是早幾年前,這場演講也不會引發同等的迴響或注目,但在2005年夏天,蘋果公司已東山再起,賈伯斯的聲望也是。收入和獲利雙雙上升,股價也開始步入正軌。所有關於黑暗時期的看法,所有關於史賓德勒、史考利及艾米利歐的記憶都已煙消雲散,至少在一般大眾的記憶裡是如此。但賈伯斯則一直把那段時間藏在腦海深處,提醒自己,如果蘋果公司不保持警覺,下場會變得如何。

 

許多人深深覺得,賈伯斯的成就非常值得欽佩。他不再是個年少得志的毛小子,他也撕下了江郎才盡的標籤,現在他以捲土重來的英雄之姿,推翻了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的名言:「美國的人生沒有第二幕。」大家不再問蘋果公司能不能存活,而是在問:蘋果公司的下一步是什麼?沒錯,在賈伯斯演講的前幾週,我替《財星》雜誌寫的封面故事,標題就是:蘋果能長多大?

柯林斯認為,蘋果公司的東山再起,顯示賈伯斯天生是個厲害的企業家。「我們都曾被粉碎、踩扁、擊倒。每個人都有過這種經歷。有時候你只是沒有親眼看到,但它確實發生在每個人身上。」過去十年來寫出數部暢銷書、同時也成為世界級攀岩家的柯林斯說:「每當我覺得疲累,每當我在考慮是否要投入另一項創作計畫時,我都會想到賈伯斯那段艱困的時期。我總是從那之中得到精神糧食。這是我的試金石。」 

 

柯林斯專門研究成功企業的營運祕訣,以及那些企業領導者的特質。他從賈伯斯的非正統商業教育背景中看見了獨特之處。「我以前叫他商業界的貝多芬。」他說:「但這用來形容他年輕的時候比較貼切。22歲的賈伯斯,你會認為他是個受到無數人幫助的天才。但是他的成長早已超越於此。他不是一個成功故事,而是一個成長故事。他從精采的藝術家變成精采的企業創建者,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蘋果公司的前十年,他在公司政治及個人情緒上經常出現暴衝,在NeXT時,他也無法兌現他的承諾,我們因此很難想像他後來會成為偉大的商業領袖。但在2005年夏天,他看來就是做到了。很明顯的,如果沒有他,蘋果公司就會消失不見。賈伯斯回到蘋果,運氣扮演了關鍵角色,然而,如同卡特慕爾曾經說過,柯林斯也說:「人的差異取決於運氣報酬率,也就是運氣來時你要如何好好運用。重要的是你要怎麼打你拿到的一手牌。」他繼續說:「除非別無選擇,絕不輕言蓋牌走人。賈伯斯很幸運地在一個產業誕生時入行,接著倒楣地被開除。但賈伯斯不論拿到什麼牌,都會盡其所能地運用自身的才能。有時候你要創造手中的牌,讓自己去面對能讓你茁壯的挑戰,即使你根本不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麼。那就是故事的美麗之處。

 

賈伯斯在史丹佛的那場演講之所以那麼具有影響力,部分是因為他在領導蘋果後期,從跌跌撞撞中摸索而來的個人價值觀。這三個故事都包含了一些指引,而那是賈伯斯成熟之後才能夠理解的。他總是能言善道,而他年輕時可能都已經說過這些話了,但他當時並不真正了解那些故事的意義。   透視演講背後的成長 

 

「你們一定要相信,現在的點點滴滴將來都會連接起來。」

 

年輕的賈伯斯是無法從他自里德學院輟學的經歷中想出這些話來的。創立蘋果公司之後的十年,賈伯斯不顧一切地要將未來塑造成他理想中的樣貌。他相信只要往前進,就能將那些點點滴滴連接在一起。他的工程師為了配合他那些有時高明、有時卻是錯誤的要求,一再飽受折磨。在蘋果公司的第一段時期,以及之後在NeXT時,賈伯斯都深信,任何事他都能做得比他身邊的人更好,但是當他重回蘋果,他真的必須相信,「那些點點滴滴會連接起來」。 

 

他東山再起後,一次又一次的,蘋果公司新的重大產品特質都來自難以置信的源頭。iMac的設計來自eMate,一項被賈伯斯扼殺的產品。iPod和iTunes則是直接來自賈伯斯對影片編輯軟體節外生枝的興趣。接著蘋果公司開始研發手機,因為五個團隊都知道,賈伯斯支持他們天馬行空地探索。他們的工作成果讓賈伯斯決定不去追求他原本真正想創造的平板電腦。賈伯斯已逐漸習慣在事後去觀看事件之間的關係。他的成熟,以及他創立的團隊所擁有的非凡才能,讓這一切得以成真。

 

「有時候,人生會用磚塊砸你的頭。不要喪失信心。……而唯一做偉大工作的方法就是愛你所做的事。如果你還沒找到,繼續追尋,……如同所有的內心情感,當你找到了,你就會知道。而且,如同所有美好的關係,事情只會隨著時間愈來愈好。」

 

賈伯斯在他人生很早的時候就發現自己喜歡做的事,但是在2005年,在他演說裡的第二個故事,這些話語之所以具有如此強大的力量,是因為他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在歷經莫大的磨難後,依然不變,並且得到豐收。賈伯斯歷經了漫長的時間,從在NeXT苦撐、重整皮克斯,到讓蘋果重新站穩,事情才「愈來愈好」。現在他有信心和他想要建立關係的人講話:蘿琳、蘋果公司的主管團隊,甚至他的長女麗莎。

 

賈伯斯的奮鬥,以及所有他學習到的課題,正是蘋果公司之所以能夠一次次創造出明星產品的關鍵。也許除了迪士尼之外,沒有任何其他大公司能創造出如此引發情感共鳴的產品。蘋果公司,一如它的老闆,犯過很多錯,但是這家公司工作時懷抱著使命感,和同業不一樣。

 

「要有聽從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早已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沒有蘋果公司的成功做為明證,賈伯斯演講的最後一段會被誤解為精神喊話的空言,像是乳臭未乾的高中畢業生代表致詞。他的演講之所以充滿力量,是因為這些話出自一個在企業環境裡證明自己價值的人。就像賈伯斯的不按牌理出牌,蘋果公司也是產業界的異數,在很多方面跳脫美國所有企業的常規。賈伯斯學會了如何轉化「聽從你的內心」裡的唯我心態。在他早期的職業生涯,「直覺」意味著對他自己發明事物的封閉式信心。他頑固地拒絕參考別人的想法。

 

等到2005年,直覺已經變成渴望提供世界各種可能而產生的使命感。現在他有足夠的自信,讓他可以聽從團隊的意見和他自己的想法,並且在採取行動時,理解並接受周遭世界的本質,一如他在皮克斯學習電影產業,或者是在重回蘋果時評估公司可能的出路。蘋果公司決定推出iPhone,並不是參考焦點團體或者市場調查的結果。蘋果這麼做是出於直覺,但比起那個年輕的蘋果創辦人的自私偏好,這項直覺已然更加深入及豐富。  

 

理想主義者的靈魂

 

當我首次在網路上讀他的演講,我想起1998年與他的採訪。我們談論著他事業的軌道,在一條彷若《全球目錄》停刊號封底照片裡那條路的步道。那時,賈伯斯告訴我,這本刊物對他造成怎樣的衝擊。「當我想要提醒自己該怎麼做,什麼才是該做的事,我就會想起它。」那篇採訪刊登在《財星》的數週後,我收到一個大紙袋,是布蘭德寄來的,裡面有一本罕見的停刊號。布蘭德說:「下次你見到賈伯斯時,請將這個交給他。」一兩個星期過後,我把它轉交給賈伯斯,他很興奮。他這些年來一直都記得這份停刊號,但從來沒空自己找一本。 

 

史丹佛畢業演講的結尾強調《全球目錄》封底所寫的格言:「求知若渴,虛心若愚」;但賈伯斯的演講中提到這本刊物的部分,我最喜歡這一句:「理想化,充滿簡練的工具與出色的概念。」事實上,用這句話形容賈伯斯的公司最貼切。他是個有同理心的人,希望這些畢業生展開求知若渴、虛心若愚的追尋,並希望在他們開啟蜿蜒的旅途前,自己可以賦予他們新奇的工具和卓越的觀念。

 

就像柯林斯一樣,我貼身近觀賈伯斯,足以穿透他嚴肅、時而魯莽的外表,直視他內心的理想主義者。礙於強烈的性格與難測的蠻橫,賈伯斯有時難以將理想主義傳達給他人。在史丹佛的這場畢業演講,讓世界得以一窺賈伯斯真正的理想主義。(本文摘錄自《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第13章)

 

 

書籍介紹

 

書名: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作者:史蘭德(Brent Schlender)、特茲利(Rick Tetzeli)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5月

 

史蘭德(Brent Schlender)

 

資深科技記者,報導工作生涯幾乎等同於個人電腦革命的編年史作家,寫遍科技業每顆閃亮新星。他為《財星》和《華爾街日報》採訪、報導賈伯斯近25年之久。

 

特茲利(Rick Tetzeli)

 

《高速企業》執行總編輯,報導科技業已有二十年之久。曾任《財星》雜誌副總編輯,以及《娛樂周刊》總編輯。

 

延伸閱讀:請分享給老闆,賈伯斯是這樣開會的!不在平凡的選項中浪費時間找答案

 

嚴禁抄襲,若欲轉載,敬請註明出處「SmartLinkin商務社群網」並附上原文連結。
歡迎各大媒體交換文章連結。
圖片來源:主圖、縮圖-Ben Stanfield(CC Licensed)
加入「SmartLinkin商務社群網」粉絲團,更多商務訊息等你關注。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