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人生就是在取捨,而見識則讓我們當取則取、當捨則捨;有了見識,我們則以平常心去看待一切選擇

劉奕酉
2019-03-06
人生就是在取捨,而見識則讓我們當取則取、當捨則捨;有了見識,我們則以平常心去看待一切選擇
圖片來源 : Pexels
人生就是在取捨,而見識則讓我們當取則取、當捨則捨。取則無畏,舍則雲煙散。有了見識,我們則以平常心去看待一切選擇。
在《見識》一書中,吳軍博士認為所謂的「見識」指的是一個人看世界的獨特觀點、看待問題的不一樣視野,因為一個人的命運和天分往往無法控制,但怎麼做好決定、做更好的選擇,及怎麼面對困境時的態度,這些則是可以學習的,天才或高手天生的資質或資源也許你無法擁有,但他們怎麼看待世界的方法卻是你可以學會的,這本書所有的內容就是作者談自己的觀點,以及他過去跟眾多優秀人士合作相處所學會的見識。
我聽過不少人談這本書是關於影響成功的因素、商業的本質,但我更感興趣的是他對人生的體會、對世界的理解。我認為讀書,是讀他人的智慧,悟自己的人生,尋求一個念想。以下是我從這本書中得到的一些啟發與重點摘錄。

這個世界沒有欠你什麼

想像一個場景:如果有人在大街上搧了我一記耳光,我會作何反應?
第一種反應,一巴掌搧回去。
第二種反應,認了,摀著臉走開。
第三種反應,先冷靜分析,也許我真是個渾球就該被搧,那就接受教訓;也許對方就是個混蛋,我應該叫警察;當然也可能日後自然有人會教訓他。
人生中總會遇到各種麻煩和難題,就如同現實生活不斷地在搧我巴掌。人一輩子被搧巴掌的情況和原因很多,但是一個人對待它們的方法卻很少會改變;習慣於搧回去的人一輩子都在搧別人巴掌,認了的人一輩子都在認了。
以認了的態度對待人生一道又一道的難關,就會不斷地被這個世界搧巴掌。對待這些巴掌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所謂命,就是一個人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法。

對於試圖往金字塔上層爬的人來說,要做的事不是抱怨社會不公,而是需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同時將注意力放在最該關注的事情上。我們都希望孩子更好,然而孩子某種程度上就是放大了的父母,要想讓他們有出息,父母先要成熟起來;要想讓孩子將來成為菁英,自己要先成為菁英的父母。
命運取決於兩個因素:環境因素和我們對未來劃定的方向;當我們認清了決定命運的因素,以及古今中外各種智者、各種被命運垂青的人的思考方式,並能夠用它們來替代我們認命或是魯莽的思考與行動,就會有好命。
增長見識,作個好命的人。

一個人最終能走多遠,取決於見識

很多時候,成敗與否取決於見識高低,而不是自己努不努力。
今天,由於交通和通訊技術發達,人要增加見識比過去容易得多。但在我們心中,有時依然有一道圍牆,阻礙了我們的見識。學習的阻力很多時候來自我們自己,而不完全是環境。
比起贏在起跑點,不如培養一顆強大的心臟,就能不斷堅持地跑下去,即使跌倒了,也能不斷爬起來,一邊跑、一路欣賞路旁的風景。別因為一顆玻璃心,贏在起跑點,卻輸在終點。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什麼?缺乏見識、缺乏愛、缺乏規矩。
缺乏見識,難以開拓眼界,視野就受到侷限,跟這種人講道理永遠講不通。缺乏愛,不懂得關愛、不懂得分享,成不了大事。缺乏規矩,踩到別人的痛處而不自知,結果就是沒人願意幫你,甚至與你作對。沒有錢,有一輩子的機會能夠賺,而缺乏這三樣東西,長大再培養的難度非常高。
透過閱讀,是增加見識的一種最簡單的方式,不僅僅是透過文字獲得資訊,更是一種生活行為,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回到閱讀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改變當下的生活方式;特別是網路出現後,我們很容易獲取知識,但卻比過去任何時候更需要閱讀,特別是讀紙本書,我們必須花較長的時間不做其他事情,才能投入書中,讓我們有閒暇的時間,來審視人生。

人生成功的秘訣在於做減法

人的天性是喜歡增加而不喜歡減少,喜歡獲得而不喜歡捨棄;但是,很多時候減少和捨棄會讓我們過得更好。由於這種做法有時違背天性,因此很多人做不到,當然,這也就給了那些能做到的人更多機會。
很多時候,我們把太多精力花在選擇上,而不是經營上,導致難以精進。或許少些選擇,能更加聚焦,也讓我們更幸福、更成功。撿一輩子芝麻,不如得一顆西瓜。賈伯斯回到蘋果時,將一大堆的專案與產品刪減為個位數,再將它們每一個變成西瓜,救活了蘋果。曾為全球第一的雅虎,開發出的網路服務不勝枚舉,很多產品線上服務的流量和盈利都十分有限,貢獻的都是一些小芝麻,最後加起來還不如谷歌的一個產品所帶來的收入高。
撿西瓜不難,因為大家都喜歡撿芝麻,即使你告訴他們撿西瓜的好處,也不必擔心他們會和你來搶西瓜,因為大部分人見到芝麻依然會去撿,撿多了,西瓜自然就留給你這樣有智慧的人了。
生命是由有限的時間構成,而錢超過一定程度後,其實並不重要,那麼就能明白有人為了獲得時間而辭去高薪工作的道理:時間比經濟效益更重要。時間有限,不可能什麼事情都要做,必須要有所捨棄、順其自然。如果你想通了很多事情不做也無傷大雅,就不要去做,這樣你就不會天天忙碌了。
所以,人生成功的秘訣就在於做減法,而做減法的關鍵在於能夠跳出一般人的思考框架,找出那些其實無關緊要的事情,然後下定決心捨棄。創業也是,先找出核心價值。科技的進步,也應該是讓更多人過著優雅而從容的生活,而不是讓大家變得沒有時間生活。

向名人大家借智慧

莎士比亞的交友智慧:凡事三思而後行,不要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對人要和氣,但不要過分狎暱,保持距離是朋友之間最好的交往方式;相知有素的朋友,應該用鋼圈箍在你的靈魂上,可是不要對每一個泛泛的新知濫施你的交情。只上一次當,別給第二次機會。
佩吉(Google創始人)的經營管理智慧:把產品做成牙刷,養成消費者的習慣,就能獲得穩定的生意;從本質中找尋商業模式,谷歌所有的產品都圍繞著「將有用的內容送達每一位使用者」這個核心,而有用的內容不需要是自己做的,在未來的智慧社會,連結比擁有更重要;薪盡火傳,去思考如何傳承一家企業的基因和文化,而不是試圖維持一家不死的公司。
巴菲特的人生智慧:不做自己不懂的事情,但不代表不去懂;少犯錯比多幾次成功更重要,別將可以分配給生活與家庭的時間與精力,都用在東山再起;投資是一門藝術,不是技術,技術可以透過學習不斷進步,而且具有繼承性和可疊加性,但是藝術沒有這種特性,所以投資有人一點就通、有人怎麼學也學不會。最好的投資是自己的工作和事業,因為我們擅長於此。
司馬遷的經濟學智慧:把人的基本需求做到極致。
王曉峰(摩拜單車創始人)的銷售智慧:銷售的本質,把錢收回來是目的,而把東西賣出去只是手段;持續的生意,就是讓顧客把買的東西用光,否則就很難讓他們第二次、第三次購買;商品和服務要讓消費者有面子;與其強迫推銷,不如開發新客戶。總結來說,如果我們能夠顧及消費者的面子,生意就能做好,事情就能做好;如果我們為消費者提供價值,而不是一昧地推銷,我們的產品、甚至自己,就會受到歡迎。

效率高低不在於做了多少,而在於完成多少

很多看起來非完成不可的事情,其實想通了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這些是偽工作。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在生活中,提高效率都需要從拒絕偽工作開始。這與前面提到的人生需要減法是同樣的道理。
一個人的效率提升到一定程度後就很難再提高,唯一能夠控制的就是少做一點事情,而不是擠壓時間把所有的事情隨便做完。站在「做什麼事情能讓公司獲益最大」的角度,找到最重要的工作,並優先完成;而如此做的最大受益者其實是自己,避免成為偽工作者(消極的接受所有工作,或是從指派的工作中找一些容易的工作)。
當你為了總是做不完的工作而焦慮時,不妨先停下來,重新梳理一遍手邊的工作,主動站在對公司幫助最大的角度,站在提升自己能力的角度,把那些最重要的工作找出來並完成它們。(可參考急迫-重要矩陣的運用)

努力一萬小時就能幫你成功嗎?

這只是必要條件,但還不夠充分。
這一萬小時不僅要花,還要看怎麼花。這一萬小時不該只是重複低層次的事,也不該一再重複失敗而不知學習檢討,更不是閉門造車、無法適應真實的世界;一萬小時的努力需要積累的效應,第二次努力要最大限度地複用第一次努力的結果,而不是每一次都從頭開始。
三個方法,可以突破這些盲點。
首先,確立「願景 — 目標 — 道路」,既然花一萬小時來提高專業水準是為了精進,就需要有戰略和戰術。戰略的核心就是設定階段性目標,以便實現願景;而為了實現目標就要有通向成功的道路,這條道路可以拆解為一系列可操作的步驟,也就是戰術。
其次,聽到不中聽的話,也要試著找出其中的合理之處,去換位思考直到找到對方的合理性為止。
最後,凡事紀錄,讓經驗容易積累和傳承,避免囫圇吞棗。

做好最後的百分之一才是關鍵。

大部分人願意開頭而不願意收尾,九十九步都走了,卻懶得把最後一步走完;可能是人的天性,但完成事情的品質就會大打折扣,付出的努力與走完一百步的人差不多,但是成就卻相去甚遠。
魔鬼藏在細節裡,天使跟著口碑來。

職涯躍升該有的見識

殺雞用牛刀,永遠超出對方的期待;獲得成長空間比薪水重要。
職場上的四個突破:

第一,任何時候為人都要謙卑,才能更有效地溝通,才能將注意力集中在事情上,從各種角度去理解。第二,用正確的方法對待語言暴力和其他刻意傷害,沒有行動,正義是不會實現的。第三,工作不是為了公司或者他人,而是為了自己的職涯發展這個既定的大方向。第四,注重長期效益,把一件事拉長到兩、三年後來看待,你的態度就會有所不同。

基層員工要抬起頭,管理者要彎下腰,關注細節、也要掌握全局。挑重點清楚說明,有效說服他人。許多人講不清楚的問題出在:沒想清楚,或是深怕說小了被忽視。

累積常識、掌握技術、追求藝術。

任何事情從零做到五十分靠的就是常識,也就是生活中的知識;沒有常識做為基礎,談論科學和技術都是虛妄。當一個新的認知(理論)和常識相違背時,較大的可能性是新的認知錯了,所以不要急於否定常識,而要仔細驗證。
如果做事情想從五十分的水準提高到九十分,得靠先進的科學和技術。兩個人同樣做一件事,一個人完全靠經驗,另一人掌握了先進的技術,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後者一定能做得比前者好。而科學和技術的一個特點就是具有可重複性,透過技術的掌握,我們就能確保做事情可以得到預想的結果。
任何事情做到九十分後,單靠技術有時就不能再提高了,還有許多不可控制的因素,能否把握好這些因素,把一件事情做到盡善盡美,則是靠藝術了,這與天賦有關。透過努力人人都能達到九十分,至於是否能做得更好,就因人而異,可遇不可求,所以不必有負擔。
延伸到職場上各種關係的處理,首先需要具備待人處事的基本常識,掌握所在行業的基本技術,解決了常識的問題、技術的問題,大部分的人在職場的表現可以做到九十分,而最後的百分之十,就是與人相處的藝術了。

後記

在《見識》這本書中集結了吳軍博士在《矽谷來信》專欄中的362篇文章,內容其實還蠻龐大的,可分為兩個部分:商業的本質、人生的智慧。其中,商業的本質,從做事情的方法講起,重點是商業、創業和職場;而人生的智慧,則是分享古今中外智者如何自我提升,作為提供個人精進的智慧。
我很推薦給各位朋友一讀。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拍拍手給些掌聲支持鼓勵 :)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Kevin 劉奕酉授權轉載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