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美國人從不擔心買車買房,為何台灣人總得想那麼久?他:這三條路徑決定你是否成為人生贏家

風傳媒/YengTsan
2019-08-09
美國人從不擔心買車買房,為何台灣人總得想那麼久?他:這三條路徑決定你是否成為人生贏家
圖片來源 : Pexels

了解了職場遊戲規則的三個主題「排名、薪資、機會」後,如果你想要在這場遊戲中,扮演前段班的角色,你該注意哪些事情?你該怎麼思考以及規劃你的職涯?
我認為有三條路:
一、成為具有國際移動能力的工作者
如果你未來不選擇創業,那國際移動能力或許是你最應該追求的能力指標。
什麼是國際移動能力?就是當你離開你現在的國家,到另一個國家後,你可以在短時間,達到跟過去相同的生活水平,這種能力,我稱為國際移動能力。能去越多的國家、移動能力越強;能在越短的時間回到原本的生活水平、移動能力越強。
為什麼需要這個能力?
首先,我們在「職場遊戲規則二:機會」知道,雖然影響你短期薪資最重要的因子是「產業薪資級距」,但長期來說,影響最多的恐怕是「其他國家的工作機會」。是什麼樣的故事啟發了我這個想法?
我有個美國朋友,問我說:

「為什麼台灣人在思考結婚、生小孩都要思考很久,美國人想做就做呀。」

我聽到這句話的當下就像是有十根針狠狠地插進我的指甲縫般得痛,為什麼?這些資源充沛的美國人可能這輩子無法理解我們的狀況。
在美國,如果你的物慾不強,你可以工作個三年、存個十萬美元;而這十萬美元,可以夠你用五六年。不誇張,我真的有朋友大學畢業工作三年以後,探索人生兩年多,中間還來亞洲玩,存款還有兩百多萬台幣——是天才嗎?是頂尖大學畢業嗎?不,他畢業於全美排名 100 、世界排名 500 左右的普通學校,做很普通的工作。
在美國,只要你控制得當,對一般上班族來說,買車買房生小孩,只要你願意,你都能夠賺到足夠的錢執行這些事情;在美國,39 歲移民上了「程式補習班」一樣可以在紐約領到 11 萬美元年薪。
當然,美國非常難移動過去,最大的瓶頸不是能力而是「簽證」,這篇文章就不探討「如何去美國」這個議題,而是希望帶出「同樣的工作在不同的國家,就會有不同的生活品質」這個概念。
或許你現在的工作在你所處的國家還不錯,可以達到你要的生活品質;但你永遠不會知道明年、後年你的國家變成什麼樣子,你所擅長的產業,在這個國家是否還有好的工作機會、好的升遷路徑?或是你的專長,會不會在其他國家突然有爆發性的成長?
未來永遠都是未知且不可控,為了把握這些好機會,移動能力是在你挑好一個合適你的產業以後,最需要培養的技能。
附註
如果將上述內容濃縮成一句話,就是當你投入一個產業後,你可以觀察「你的專業在哪個領域、哪個國家 CP 值最高?」。台灣不是全然的鬼島,以 IC 設計、晶圓製造來說,全亞洲裡,台灣給的薪資其實非常有競爭力,因此造就了竹科的榮景,實際的體現就是,除非是有目的性的挖角,台灣這兩個領域相關的人才,其實不太會因為薪資的關係離開台灣。
二、晉升為資產階級
資產階級,在生產商品的資本主義社會中擁有生產工具的階級——你幾乎不用使用勞力即可有收入。
沒錯,如果你覺得「當一個工作者」沒辦法滿足你的時候,思考的事情或許就是得晉升資產階級。
講到資產,很多人想到的是「錢」,錢叫做貨幣,貨幣並不完全等於資產,貨幣你可以想成是「可以換取生活用品」的工具。所以如果你有很多的貨幣,其實代表兩種意思,你可以把貨幣當成資產,也可以當成單純換取生活用品的工具。換言之,「貨幣」有兩種功能,一是換取生活用品,一是當成資產來產生收入。而當你擁有足夠的資產時,你並不需要工作就會有收入、或是你的工作 CP 值會遠高於勞動階級的人。
由於這條路我也尚未達到,我並不能完全解答所有問題,且很多地方位處模糊地帶,例如:

「知識是否是資產?」

答案可能是也不是,如果你能夠槓桿你的知識,讓你可以依賴你的知識做決策,且可以花夠少的時間賺到「自己全職工作的月薪」,或許這樣知識可以當成一種資產。

「創業是否就是資產階級?」

不一定。如果你自己開雞排店,而你的雞排店沒有稀缺性的生產工具,例如品牌或是獨門的 know-how 可以協助你明顯比別人容易賺錢,那麼,或許你只是自雇工作者,而非資產階級。
三、調整自己的認知
第三條路,可能與前兩者同時發生,也可能獨立發生,而這取決於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是否明白人生為何而來」。
如果你是風險趨避者,或許你會選擇路線一,因為他是風險最低、報酬中高的路線;如果你是風險的接納者,或許你會選擇路線二。
而當你很清楚「人生為何而來」的人,或許你不會看到這篇文章。因為第一篇第二篇文章並不會帶給你焦慮感,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喜好、需求,不會隨著世界的波動而起心動念。因此,你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認知,外在的社經地位、賺多少錢,甚至是政治環境都不能影響你的心情——因為你清楚自己人生為何而來,甚至因為你這麼了解自己,你能夠調整自己對於所有外在事情的認知。
以上這三條路,並不「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也就是這三條路並不包含「所有的」路線,也並不互斥;極端的情況下,你可以既培養國際移動能力、又同時創業累積資產,且同時調整自己的認知,讓心情品質提高。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標題雖然下得很聳動,但誰是贏家、誰是輸家,除了自己以外,又有誰能做評論呢?
以上是我的分享,包含看待職場的觀點、發現的重要指標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
後記:
寫這三篇系列文,幾乎是我人生寫文章的經驗中,最痛苦、最焦慮的一段時刻,當完成的這一瞬間,我心中沒有過去完成文章時的喜悅;這三篇文章沒有經典的「起承轉合」,沒有「困境、衝突、解答」,沒有任何好萊塢式的完美結尾,反而是三個難以執行的方向。

過程雖然苦悶,然而,我相信值得。

為什麼?
寫文章的目的,在於給予和十年前的我一樣矛盾的朋友,希望藉由這三篇文章,給你一些不同的觀點;寫文章的目的,在於和「與自己完全不同世代」的朋友,藉由文章,了解我們這個世代的焦慮與觀察。
最後,寫文章的終極目的,在於尋找和我有共感的朋友,或許,我們可以一起做些什麼事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Yeng Tsan(原標題:七年級生的職場焦慮與工作告白:贏家的三條路徑)

責任編輯/李頤欣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風傳媒授權轉載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