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常說「所以說」的人,不想承擔責任!5句默默洩漏內心戲的職場口頭禪

齊藤勇
2015-06-29
常說「所以說」的人,不想承擔責任!5句默默洩漏內心戲的職場口頭禪

開口閉口「我就知道」的人,其實什麼都不知道

 

行為關鍵字:從眾行為

 

以匿名的方式讓大家來評價你做的事情,這樣就能排除說場面話的可能性,如果仍得到正面的評價,我相信,不管是誰都會很開心吧。這其實比面對面的稱讚,更令人喜悅。

 

之後再跟大家說明這是你做的,這時如果聽到對方說:「我就知道!」知道對方平常就很肯定自己的表現,你一定會更加開心吧。

 

但如果一個人平常就把「我就知道」這句話當成口頭禪,那並不代表他原本就這麼想,很可能只是為了在當下迎合大家罷了。

 

社會心理學家艾許(Solomon Asch)提出「從眾行為」的概念,證實群體中如果大家都指出錯誤的答案,參與實驗者也會跟著說出錯誤的答案。不經思考,把「我就知道」當成口成禪的人,應該平常就很會察言觀色,沒有主見,總是人云亦云。

 

真實情況:假裝有自己的意見,但其實完全沒有主見!

 

常說「所以說」的人,不想承擔責任

 

行為關鍵字:逃避責任

 

當工作上出現失誤時,有時候會聽到這樣的指責:「所以說你還不行!」但到底為什麼不行?如果可以先說明原因:「老是犯同樣的錯誤,所以說你還不行!」我們就會知道對方為什麼生氣。

 

只是,一個人生氣時,如果不斷把「所以說」這三個字掛在嘴邊,那麼背後的意義又有些不同。通常,會以這句話當開頭來罵人,其實大部分都知道失誤的原因在於自己,但是又拉不下臉承認。

 

部下援引很多事實來說明失誤的前因後果,最後歸結責任在於上司,即便上司自己也理解,但是卻說出:「所以說,話不能這樣講!」「所以說,問題不是這樣!」打斷下屬的說明,就證明上司想撇清責任,把責任都推給部下。

 

此時,「所以說」這三個字已經無關理由,只是為了要撇清或逃避自己可能要承擔失誤的責任才這麼說。即使別人曾經提醒過他,但只要是不利於自己的事,他都會說:「所以說,我沒聽你說過!」以推卸責任。

 

如果各位很不幸的遇到這種上司,應該要怎麼處理呢?我的建議是,即便是口頭決定的事項,也要利用電子郵件等方式記錄下來,除了寄給上司,也盡可能讓第三者也知道這件事。萬一發生問題,上司就無法再找藉口推卸責任。

 

有些上司會利用自己的身分,讓部下去承擔責任。為了避免捲入這種麻煩事,這種上司還是能躲就躲。

 

真實情況:盡量不要跟常講「所以說」的人有任何瓜葛!

 

被指責時,只回應「我知道」,其實沒在反省

 

行為關鍵字:負面印象

 

確認部下清不清楚工作內容時,他只回一句:「我知道!」指正他的錯誤時,他也回一句:「我知道!」不管什麼事都只回答「我知道」的部下,各位的身邊有嗎?

 

像這樣的人,並不是把「我知道」當成「我理解你的意思」在使用。他們並沒有思考工作的內容,或是反省自己的失誤,只是為了盡快脫離那個場合,才使用「我知道」這三個字來搪塞。他們心裡想的是:「我已經知道了,趕快結束話題吧!」

 

因此,即便聽到他們回答「我知道」,仍無法判斷他們是不是真的清楚自己的工作,或是已經知道自己的錯誤。因為不放心,便再確認一次:「你真的知道了嗎?」有些人心裡就會開始覺得不舒坦,於是又回答:「我知道!」

 

究竟要怎麼做,才能夠判斷對方是「真知道」還是「假知道」呢?其實只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一下,為什麼他們會說出「我知道」,就很好理解了。

 

你只是隨口問一句:「知道了嗎?」聽在對方耳裡,有些人會覺得「他一定是覺得我不懂,才會這麼問。」認為對方看不起自己,對自己持有負面的印象,自然也就不會用心回覆了。他們才會用「我知道」這種似是而非的答案來搪塞對方。

 

面對一個老是回答「我知道」的人,不妨換個方式來跟他們溝通。

 

真實情況:換個問話方式,不要讓對方覺得自己受到輕視!

 

用「但是」來接續話題的人,喜歡強迫別人

 

行為關鍵字:演講能力

 

校長對全校師生致詞,或是在公司裡,社長或重要幹部對所有新人發表談話,在這種集會演講的場合,大家應該都曾經這麼想:「怎麼還不趕快結束!」

這些人在演講一開始都會說:「我只有一句話要說……」但是這句話卻好像感覺永遠不會結束一樣。像這種讓人覺得無趣的演說有一個特徵,那就是他們會用「但是」來接續話題。

 

在一個斷句之後,大家都以為要結束了,沒想到又天外飛來一句「但是……」,然後又繼續講下去。這只會讓台下的聽眾更加厭煩,與台上的人「我還要繼續講」的熱烈心情形成強烈的反差。

 

會在台上發表演說的人,大部分都是相對有成就的人,所以我們不能否認,會以這種方式說話的人或許以後會相當有成就。

 

真實情況:演講讓人覺得厭煩的人,或許才是會出頭天的人!

 

說「不錯」的人,通常只是出一張嘴

 

行為關鍵字:出一張嘴

 

有些人看到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講話,明明沒有詢問他的意見,就自己主動加入談話,而且還想要主導話題。對於其他人的發言也會加入自己的看法,想在那樣的場合當主角,強調自己的主張。這類型的人自尊心高,就算是自己不懂的話題,也會非常積極的想要參一腳。

 

也許是因為害怕丟臉的心理作祟,他們習慣一邊提出自己的主張,一邊還是要確保自己可以不用負責任,因此,他們往往有幾個口頭禪。

 

為了讓自己有推託責任的空間,他們常常會說:「是不錯啦……」以這種冷靜的口吻回應,就算被反駁,也可以避免自尊心受損。他們也會用「我認為……」或「我覺得……」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又不用負起做決定的責任。

 

另外,有些人則是常常說:「反正就試試看吧!」這類型的人愛說理,想要強迫其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見。他們喜歡指使人「這麼做比較好」、「那麼做比較好」,但其實他們自己也沒有這麼做,可以說是「只出一張嘴」的人。

 

也許大家對這種人說得口沫橫飛的樣子很反感,但是對付這類型的人,你也只能讓他講。如果說出心裡話,批評他們「只出一張嘴而已」,只會重創他們的心靈,對事情沒有幫助。況且,要是惹他們生氣,事情將更難處理。所以,就算心理想:「他又在出一張嘴了!」也只能忍耐,讓對方說完他想說的話。只要他滿足了,事情就解決了。

 

真實情況:面對想當主角的人,就讓他說完想說的話!(本文摘錄自《先拿出名片的人先贏》第四章)

 

 

書籍介紹

 

書名:先拿出名片的人先贏

 

作者:齊藤勇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5年6月

 

齊藤勇

 

立正大學名譽教授、大阪經濟大學客座教授、日本商業心理學會會長。

 

1943年出生,日本山梨縣人。早稻田大學心理學博士,主要研究為人際心理學、戀愛心理學。活躍於電視、雜誌等媒體,擔任富士電視台、日本電視台節目的固定來賓,致力於推廣心理學的實用目的。著作豐富,包括《圖解深層心理》、《人際心理學的100個主題》、《禁止惡用!惡魔心理學》等書。

 

延伸閱讀:初次見面不用「假裝」!7招做自己、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方法

 

嚴禁抄襲,若欲轉載,敬請註明出處「SmartLinkin商務社群網」並附上原文連結。
歡迎各大媒體交換文章連結。
圖片來源:主圖、縮圖-BetsssssyCC Licensed)
加入「SmartLinkin商務社群網」粉絲團,更多商務訊息等你關注。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