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Google網路人才學:拉墊底員工一把,是最好的投資

拉茲洛‧博克
2015-08-06
Google網路人才學:拉墊底員工一把,是最好的投資

大多數企業沒發現,表現最差的員工,進步空間最大,有機會大幅提升企業整體績效,而表現最好的員工正好是取經對象。

 

美國企業界知名的「沒晉升就走人」(up or out)管理模式,因為威爾許在奇異落實而廣為人知。當時奇異每年進行績效評等一次,排名倒數10%的員工會被開除。也就是說,員工不是往上爬,就是捲鋪蓋走人。

 

但這樣不會浪費資源嗎?網羅新人耗時又花錢,薪資常常高於既有員工,而且就職後還得重新學習,最後能不能做出成績還是未知數!哈佛商學院教授葛斯堡(Boris Groysberg)調查逾千位投資銀行分析師後發現:明星分析師跳槽到新公司後,「績效會出現立即而持續的下滑。」他們之前的優異表現歸功於許多因素,包括:同事、可動用的資源、企業文化的契合度,甚至是他們建立起來的個人名聲與品牌。

 

最理想的情況是一開始就找對人才;如果徵聘過程客觀公正,大概都能八九不離十。但召募時錯誤難免,新人日後表現不佳,落於績效曲線的尾端。

 

Google會定期找出績效落在最低5%左右的員工,亦即在績效分布圖裡吊車尾的人。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步驟並不列為Google的正規績效管理。找出這群人不是要開除他們,而是要幫助他們。

 

幫助而不是開除吊車尾的員工

 

有一點我必須承認,Google測量每項工作的績效高低,並沒有單一一套絕對可靠的方式,也不會要求排出評等分布,畢竟每個團隊的能力不一樣,如果某主管旗下都是厲害員工,要他找出一個表現不及格的人,不是毫無意義嗎?這個過程不在於找出冷冰冰的數字,而是讓主管與人力營運部門有機會伸出援手,協助墊底員工。

 

實際運作上,吊車尾除了涵蓋「需要改進」的員工之外,還有績效長期勉強符合預期的人。因為我們只在組織的最高層級追蹤表現最差的5%,因此有些團隊沒有這樣的人,有些團隊的比例超出5%。我們曾經想過,是否該跟其他眾多企業一樣,開除表現最差的人,但這樣等於每年要淘汰20%的員工(每季淘汰5%),也代表我們的召募根本無效。如果一開始就成功找到智商高、適應力強、工作認真的優異人才,有必要定期淘汰員工嗎?

 

有鑑於此,我們不採取表現差就走人的傳統做法,而是直接告知表現落在倒數5%的員工。誰都不想聽到壞消息,但員工卻能感受到我們的出發點是善意的,因為我們會說:「你的績效排名在全公司最後5%。相信你一定覺得很嘔。讓你知道這件事,是因為我希望能幫助你做得更好。」

 

換句話說,跟員工明講並不是警告他們要設法改善,而是與他站在同一陣線,給予輔導。有位同事曾說這樣的談話是「搏感情地就事論事」。員工績效低落,很少是因為工作能力不好,或個人品行低劣。通常是專業技能有落差(能否補救很清楚),或無心工作(缺乏動機)。如果是後者,排除個人因素之外,可能表示團隊裡出現重大問題有待解決。

 

坦白說,正因為我們召募過程不強調專才專用,才會有員工表現不佳的問題。我們喜歡網羅有如白紙的新人,認為大家應該能自我摸索出方法,日後更可能比身經百戰的人發揮新意,想出不同做法。

 

輔導不成,協助轉調其他部門

 

如果員工還是不得其法,我們會先提供訓練與輔導,協助他們培養所需能力。一般企業培訓的目標是把新人訓練到最好的程度,但Google的角度不一樣,我們是找出少數幾個工作出現狀況的員工,而不是每個人都培訓。培訓輔導完了,如果還不見進步,我們會協助員工轉調到其他部門。工作這麼一換,該員工的績效通常會進步到一般水準。

 

聽起來不多,但不妨換個角度思考:例如,吉姆的績效排在100個員工的倒數第5。經過我們介入後,吉姆的表現提高到第50名左右,雖然算不上是明星員工,但貢獻已經超過49個人,比之前只贏3、4個人進步很多。如果每個墊底員工都能如此進步,試想企業會有何表現?更何況輸他的49人還比競爭對手的員工更厲害呢!

 

轉調部門後,若績效仍不見改善,有的人會主動離職,有的只好被我們開除。聽起來很無情,但這些人最後反而比較快樂,一來我們以同理心出發,持續提供協助,二來我們也給他們充裕的時間,尋找真正能施展長才的企業。我有次開除我旗下的員工,他離職前跟我說:「你的工作,我絕對做不來。」我說:「你當然可以,只是需要換個工作要求不一樣的環境罷了。」三年後,他打電話來跟我分享好消息,說他服務於一家財富五百大企業,最近剛升上人力營運長,工作相當順利。他說,現職的工作步調稍微比Google慢,但很適合他。他能成為執行長器重的軍師,正是因為他那股謹慎周到的做事風格。

 

投入心力協助墊底員工,能大幅拉升整體團隊的表現,因為這些人若非自身有長足的進步,不然就是離開公司,在別處找到更適合的舞台。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當年在執行長任內大幅裁員解雇、有「終結者」稱號的威爾許,日後回憶那段時期,霸氣已不復見。2006年,他談到「考績定去留」(rank and yank)的制度時說:「大家有個迷思,以為績效倒數10%的員工會立刻被開除,但這種情況很少見。通常的情況是,如果有人長期落在最後的10%,直屬主管會開始懇談,建議對方轉換跑道。當然偶爾有人不想離職,但畢竟在公司已經列入黑名單,大多數人都能接受事實,主動離開,結果常常因禍得福,找到更能展現專長、受到賞識的新公司。」

 

威爾許進一步指出,說清楚講明白,其實對員工才是仁慈的表現:「有些企業的主管因為婦人之仁,長年任由員工、尤其是表現不佳的員工苦撐。但是,等到景氣急轉直下,表現不佳的中年員工,一定是公司開鍘的第一批人。」

 

「老王,公司決定請你走人。」

 

「什麼!為什麼是我?」

 

「唉……你的表現一直沒有很好。」

 

「我都為公司做牛做馬二十年了,你們怎麼不早點跟我說?」

 

是啊,為什麼呢?如果是好幾年前被開除,他或許還能夠找到有前途的工作,現在都已經45、50歲了,要他在競爭更加白熱化的市場搶工作,那才殘酷。

 

請容我再次強調,Google找出績效倒數5%的員工,絕對不是要「堆疊排名」(stack ranking),強行依固定的分布比例,將所有人的績效分級。這種制度容易導致企業文化變質,員工彼此明爭暗鬥,誰也不想被擠到後段班。2012年,《浮華世界》特約主編艾成渥(Kurt Eichenwald)曾撰文直批分級排名的做法:「我訪談過的微軟現任或已離職員工,每個人都說分級排名是微軟內部殺傷力最大的制度,被逼走的員工數也數不清。『拿一個十人團隊比喻,你第一天上班心裡就有數,不管大家表現再怎麼優秀,總會有兩個人拿到表現傑出的評鑑,七個人被評為表現中等,剩下的那一個人,自動被歸類表現不佳,』一名前軟體工程師說,『這樣下來,大家忙著彼此比較,忘了其他企業才是競爭對手。』」

 

2013年11月,就在文章發表近一年後,微軟人力營運長布朗茉(Lisa Brummel)發文給全體員工,宣布取消分級排名制度,更一併取消所有評等。如果企業肯定員工人性本善,願意信任員工,就該坦誠以待,凡事公開透明。這也包括跟墊底員工實話實說。但另一方面,企業如果要齊心協力往願景邁進,以同理心對待員工也是關鍵。如果工作表現不佳,員工多半有自覺,希望能改善,公司必須給他們機會。(本文摘錄自《Google超級用人學》第八章)

書籍介紹

 

書名:Google超級用人學

 

作者:拉茲洛‧博克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7月

 

拉茲洛‧博克

 

Google現任資深人資長。14歲時領到人生的第一份薪水,之後累積了五花八門的工作經驗。曾在小吃店、餐館、圖書館打過工;也當過游泳池的救生員;曾在加州做過中學生的家教;曾到日本教小學生英文;還在電視影集裡跑過龍套。

 

24歲時斷言人力資源領域沒有成長空間,於是到耶魯攻讀MBA,進入麥肯錫工作;卻在31歲時,不顧同儕看衰,毅然決定轉戰人資領域,希望走出人資新路,改善企業對待員工的方式。2003年離開麥肯錫後,先是進入奇異企業集團,體驗到深受傑克‧威爾許人才觀影響的管理文化;後來在2006年加入Google,擔任人資工作。

 

博克任職Google期間,Google創下新紀錄,五度登上《財富》(Fortune)雜誌「美國最適合工作的企業」排行榜寶座。2010年,《人資經理人》(Human Resource Executive)頒給他「年度最佳人力資源主管」的榮銜;2014年,他入選「HR十大影響力人物」,是名單上唯一的人力資源主管。他曾在某日登上Xbox「刺客教條III」單日總擊殺數世界紀錄寶座。他還有很多、很多、很多的漫畫書。

 

延伸閱讀:KPI看不出的人性》按個人績效選出優秀員工,反而摧毀團隊戰力

 

親愛的讀者,您加入SmartLinkin商務社群網的「LINE@」群組了嗎?立即加入,即可收到最新工作、管理、商務資訊,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

 

好友人數

 

 

 

嚴禁抄襲,若欲轉載,敬請註明出處「SmartLinkin商務社群網」並附上原文連結。
歡迎各大媒體交換文章連結。
圖片來源:主圖、縮圖-Leticia BertinCC Licensed) 
加入「SmartLinkin商務社群網」粉絲團,更多商務訊息等你關注。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