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為什麼總是找不到好人才?沒想清楚這6件事,千萬別怪人資找錯人

涂維玲
2015-11-26
為什麼總是找不到好人才?沒想清楚這6件事,千萬別怪人資找錯人
圖片來源 : Unsplash

A主管:唉!進來的新人都缺乏創意,也都不是我想要的人才,人資你們到底怎樣徵才啊?

嫩嫩人資:不知道您所謂的創意是指?還有與您希望的人才落差在哪裡?

A主管:難道你們人資自己都沒有感覺喔?這還要我告訴你!

 

嫩嫩人資:但是⋯⋯(還沒說完又被打岔)

 

A主管:你們應該有些創意的招募方式,你看Facebook、網路上不是一堆Google的人才招募相關的介紹或是考題阿,那些考題多厲害啊,沒有幾個人可以答對,能答對的人不就是很厲害,這樣不是就可以找到很棒的人才嗎?你們怎不去研究一下,多點創意咩,你們沒有創意難怪找到的人都是一般般。

 

看到上面的對話,其實真的心裡好酸喔。有幾個點我們可以來思考一下:


1.哪些職務需要創意?

 

在公司的職務中哪些需要創意,哪些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把工作做好就好,是否應該要分類一下,當然按部就班的職務也是需要能夠優化流程的人才,只是這樣的人才到底是屬於怎樣的特性,一定是具有創意的嗎?這並不是一定的喔。

 

而具有創意的人才喜歡的工作模式和職務應該是怎樣的,我想不管如何都不會是行政面或是例行性工作較多的吧!所以在面試的方式中,要針對職務的需要做調整,而非所有的人都走一樣的流程,比如你真的拿網路上那些哈佛、某大企業的智商考題出來考全部的求職者,我想這家公司應該嚇跑的人比面試的多吧。


2.大企業的面試考題就是萬靈丹?

 

大家看到的這些大企業的考題,請問大家知道他們有針對怎樣的職務嗎?或是針對答案的部分,它們是怎樣去做給分和分析,這些都關乎如果想要跟進,我們的企業要怎樣去設定標準還有怎樣去做分析。不是只是跟進而已。

 


3.具體化什麼叫做「這個人不好用」

 

當找進來的人才與實際需求或是主管的要求有落差時,就應該把落差具體化或是量化,找出原因,然後調整和解決,而非是憑感覺。因為感覺是很主觀的,而這對日後的招募是沒有幫助的,畢竟除了組織會調整,主管也會換人,所以有明確的落差比較紀錄(具體化或是量化),然後比較調整後招募的人才的狀況,才能確實的了解遇到不同情形、背景要怎樣優化招募流程或是方式,在不同的職務要採取怎樣的調整和變通,才為上策。


4.招募方式「小廟比大寺」?

 

比較招募的管道以及方式,要選擇與自己相當的競爭對手,這樣才有比較的對照,而不是以小廟去比大寺。因為小廟找到大菩薩,也不能滿足菩薩的需求,你還是迎不進祂的。如果真的要參考大企業的做法,你也比須將做法做調整以符合自己的需要,找到真正能為組織效力的人。


5.用人主管要跟人資一樣清楚人力市場變化

 

招募的過程與本身其實不是只有人資人員要思考,用人主管也要參與意見和想法。畢竟找到人是用人單位在用,所以不能僅以能找到人就好,人能繼續在部門工作就好為滿足。用人主管可以提供很多資訊的,比如競業最近人才的動向,或是競業的哪些狀況或是策略,導致人才流失或是吸引不少好人才,又或是直接在競業挖角,希望將競業的好人才引入公司,這些都是人資無法快速以及可以直接接觸到的。

 


6.人資可在招募流程中添加巧思

 

人資在招募的流程中的確可以增加一些巧思。這些巧思是用在觀察求職者的狀況,以及處理危機、臨場反應、領導等能力,比如在面試前,先有一些情境的狀況題,像是電視有這樣得廣告,在雨中有一個人沒有撐傘,大雨中大家都從他身邊走過,甚至很多人會回頭看這位在雨中淋雨的人,卻沒有人伸出援手,直到有人走過去替他撐傘問他要往哪去,就在這個時候,某個大樹標誌的保險出現說:「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這就是很經典的情境題目。


當然這些是要找到這個職務需要的特性,或是有怎樣的特質的人才可以做的工作,而這就是人資應該要好好去探究和思考,每個職務需要怎樣條件的人才或是具有怎樣特質的人才,如何才能在面試的短暫時間裡,看出或是發現這個人具有這樣的特質或是適合這個工作的特性。

 

招募本身是很有趣的,而面試是可以很科學也可以很好玩,只是我們有沒有走對方向,用對方式,從現在開始就來發掘趣味,並且提供科學的資迅和數據給我們的用人主管吧!

 

延伸閱讀

母雞帶小雞》新聘用的主管,偏好找舊部屬加入,究竟是好是壞?

 

 

原文出處

涂維玲Facebook粉絲頁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