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人生賽局「不只立下方向,更要探究理由」

張國洋JOECHANG
2016-05-19
人生賽局「不只立下方向,更要探究理由」
圖片來源 : geralt
前段時間有位網友問了我一個問題。
她說:「我上次有來聽Joe你講【如何有效自我改變】的那場講座。你在其中有提到改變前要為自己訂一個明確的目標。也清楚解釋了背後的理由。事實上你們很多文章也都提到在決策過程中要先知道自己的長期方向。可是我覺得訂目標很困難、尤其長期目標很難。我不知道自己長期要什麼,現在也只訂出一個五年的目標、只知道五年後自己想要什麼⋯⋯。」
我問:「所以五年後你要什麼?」
她說:「我想要存些錢,然後五年後能出國讀書。」
我好奇繼續追問:「為何會有這樣的目標?或該說,為何你會想要出國念書?出國念書的背後理由是什麼呢?」
我會這麼問,是因為訂立目標更重要的部分其實是要去【探詢背後的理由】。因為理由反映出我們的渴望或是想解決的根源問題,也才能確定目標是否真的反映出自己的真實需要!
一般人最容易犯的問題,就是輕率地訂出一個願望,並以為這就是設定目標。記得小時候寫「我的志願」那種作文嗎?當時的我們只是懵懵懂懂覺得某個事情很酷,所以把那當成自己將來想做的事情。可是因為那些理想背後其實沒什麼根深蒂固的理由,所以我們過個三個月或半年的可能就又有新的目標。少棒隊打贏大賽了想當棒球選手、世界盃時又變成想踢足球、選舉到了要做總統、電視看到播報登陸月球,所以自己也想當太空人。沒有根源理由支持的目標,基本上等於沒有目標。這多少也解釋了,我們極少有人後來能達成「我的志願」中的內容。
成人訂定中長期目標可斷不能像寫我的志願一樣,必須要做深度思考!
因為我們任何大小目標,心底其實應該還有一個驅動的動機。這動機可能是自發性的、目的導向的;可能是被他人植入的;甚至可能只是某種補償機制。只是大部分人對於背後的「動機」往往沒有意識,只是試圖弄出一個具象的東西,速食的當成我們追求的方向。不過,搞清楚背後這個動機卻至關重要。以出國念書為例,可能是自己想出國看看、開開眼界,或有某個自己很想讀的東西只有國外有。但同樣的,也可能只是大家都有,自己覺得輸人不輸陣的認知;或是對於現況不滿,以為多拿個學位會能讓工作改善的期待;更有可能是因為對學歷自卑,想透過這方式來達成心理上的補償。如果不搞清楚自己這目標是要解決甚麼問題,我們就會在錯誤的方向上努力。這時候我們常常就會一直自我懷疑,也會一直想找別人來問:「我這樣做到底是否正確?」
所以,想了目標外,更要想想自己「為何」執著於這目標。不然可能把過程的里程碑當成終點,並以為我們達成這里程碑就會得到最終的快樂。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我們真正的目標往往更迂迴、更含糊、更不明確。 所以我們必須在說出自己中短期的目標時,其實該繼續花些心力自我對話一下,分析這些目標到底是要滿足我們內心中哪一塊訴求。
但要自我對話哪些事情呢?我建議試著問問自己下列這幾件事:

1. 這真的是終點嗎?

比方說,想出國念書,這真的是終點?有可能是小時候無法出國,現在自己存了錢想出去圓夢,那這樣的圓夢計畫或許是個終點。可是如果圓夢以外背後還有一個期待,比方說希望畢業後能換個工作,表示讀書其實只是過程。那我們就得繼續往換工作的方向繼續探索⋯⋯。

2. 如果不是終點,那終點是什麼?

如果我們希望念個學位回來工作會更好,那所謂工作更好,到底是甚麼意思?是要能晉升主管職?提升技術力?換領域?創業?還是什麼?這一切的終點到底是什麼?換言之,如果念學位回來是希望對工作有幫助。表示學位不是終點,後續的工作才是。那就該花時間想想,到底你想要什麼工作,什麼才是讀書這件事最終要滿足的?

3. 現在選的中程目標,真的是朝那終點最有效率的方法?

另一個盲點,是很多時候我們會把手段想的太難(或是太簡單)。我們夢寐以求的工作,有可能確實需要一個國外的學歷,但也可能學歷對這幫助其實很有限,去培養實際的工作經驗或許效果更顯著。若是如此,與其花了五年存夠了錢、又花了兩年畢了業,才發現效用很低,現在多花時間分析一下狀況,往往可以避開這個盲點。

4. 目標的好處是來自實際體驗或假設?這假設能被驗證嗎?

這是另一個有意思也很重要的思索。因為很多人常常以為自己要某些東西、也以為某些東西達到後自己會快樂,但這其實未必是根據理性分析的答案、而是毫無根據的假設。
這在很多寫信給我們詢問生涯規劃的朋友身上最顯著。我們問說「你的目標是什麼?」他們常常會給出一個讓我們很感疑惑的回答。我們繼續抽絲剝繭下去,發現那個願望只是他看雜誌或是別人跟他講很好的一個方向。當事人自己根本沒有嘗試過、甚至根本不知道那樣的工作到底真正在幹嘛。只是抱持著一個浪漫的想像,然後就把這當成自己的方向在努力。
這其實是很可怕的不是嗎?因為我總覺得,對一個人而言,達不到目標還不是最悽慘的;最悽慘的恐怕是咬牙達成了目標,才發現那一切根本不是自己要的。
所以,你認為自己摸索到目標後,問問自己:「假設這目標真的獲得了,我會真心快樂嗎?」(至於驗證假設的方式,可以參考這一篇:困境的起點: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找到自己要什麼的五個步驟。

5. 義無反顧還是要做,背後原因是不是還有別的東西?

另一個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分析半天,發現自己想要的某個願望其實跟長期目標根本沒什麼正相關,可是還是會想繼續達成⋯⋯。
這時很可能背後還有另一個更深層、更陰暗的東西。理性分析下,發現出國念書對工作幫助不大。 但有可能是源自於少年時代的遺憾、有可能是對目前生活厭倦,內心隱約以為這是一個對現況的逃避。 換言之,成年人的欲求背後通常都有一個更根源的理由。唯有找出那裡由,我們才知道如何去應對這期待。 或許我們值得去圓夢,也或許是時間該放下某些執念了。 但必須先深入了解自己,不然人很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
總結
不要滿足於自己能輕易說出一個中短期目標,就以為已經幫自己訂下方向了。這很可能只是一個任意的願望、只是最終目標的過程、更可能根本什麼都不是。
進一步的花些時間,想想這目標之所以是目標、之所以對自己重要的原因在哪裡。 這方式真的能有效達成自己真心渴望的東西,還是我們根本上誤解了很多細節?透過這五點來思考,我們就能更清楚看見我們的真正方向。
如果不這樣想過,我們以為我們有方向,但我們內心隱隱約約會覺得不踏實,就會讓人持續在疑惑中擺盪了!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大人學」授權轉載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