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杜書伍:推動事務,沒有雜音才怪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杜書伍
2016-09-19
杜書伍:推動事務,沒有雜音才怪
圖片來源 : StartupStockPhotos
一個組織必須不斷的改善提升,才能跟得上外在環境的改變、同業對手的競爭、上游廠家的要求、下游客戶的需求…,所以,不斷因應環境變化推動新事物,是組織生存的必要條件。
然而,組織中不同人有不同看法,認知的差距是必然存在的;再加上人會有安逸、惰性、私利⋯⋯等等人性的弱點,所以,任何新的改善做法,即使做了充分的說明與溝通,還是會有人不贊同。
事實上,所有新事物必然有其正向效益,也絕對會有負面影響;不過長遠而言絕對是正向效益遠大於負面影響,否則不會笨到去推動
一般而言,推動任何事物的過程中,雖然贊同與反對的聲音皆有,但不贊同的聲音必然會特別大!因為贊同的人不會出聲,但是反對的人會利用各種方式,直接、間接的表達反對,或是假借「很多人都反對」的說法來「加重表達」,擴大渲染負面的影響,甚至散播恐慌預期。結果便容易造成主管的誤判,導致猶豫而不敢積極推動。
因此,做為主管除平時就得建立信任的部門文化外,也必須認知,任何事物的推動即使是再好的事物,有20%的人反對都很正常;企求大家都贊成,那是不切實際、沒有經驗的主管的迷思。
所以,雜音是必然存在,這就是主管的擔當

不合理的制度,但對我有利,就會變成對的制度?

時空在變,人的智慧能力在提升。過往的制度可能在當時就不合理,只是以當時的環境不得不然;或是以當時知識經驗,也只能想到如此。到今日回頭看,知道它存在很多的不合理,也造成很多的後遺症,因此必須要改變。
但是一旦想要改變,就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也會出現許多冠冕堂皇的反對理由。不對的事,為何會產生這麼多的「合理化」的理由?
基本上,很多人有很強的「求生本能」。他不管在當時是知道它不合理,或不知道它不合理,但既然制度在那裡,本能便會趨使他去「依附」制度,也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或是說,從制度的縫隙中去「鑽營」,建立起一套方法來謀利,而成為既得利益者。
長久享有利益,也習慣性的養成那種行為模式,自然而然身處其中的一幫人互相感染,互相激盪,而形成很多似是而非的說法;更甚者還會互相催眠,以致深信那些「合理化」的論述。因此,便可以大言不慚的反對改革。
當然,這些人在過去的時空裡,他是依據那種制度下謀利的需要,來發展他的能力。因此,一旦制度改變,他面對新局勢的能力要件是弱的,利益是少的。所以必然抗拒改變,也要强烈反對改變。
所有的事物有其客觀的是非標準,而且會與時俱進;它是一種漸進式的演化,也是我們必須亦步亦趨的去觀察學習。一直停留、死守在對自己有利的觀點,並無法改變客觀時勢的事實;一味的反對、抵抗,只是在浪費時間,並延緩新能力的培養。
而且,越抵抗越凸顯能力的不足,以及人格修養的層次。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聯強EMBA」授權轉載。更多精彩內容,請加入「杜書伍」粉絲團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