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一個人的療癒》寫給藏起失落、假裝沒事的你

約翰・詹姆斯、羅素・傅里曼
2016-10-09
一個人的療癒》寫給藏起失落、假裝沒事的你
圖片來源 : Agnali
這個社會教導我們要表現出「好像已經得到療癒的樣子」。了解傷心時會遇上的這個層面,真的非常重要。
傷心的人如果想要拋開傷心往前走,最常見的障礙就是「獲得療癒」的假象,具體來說就是「我很好」、「笑一個」、「為家人朋友振作起來」、「我想幫助別人」這些。你可以問問自己,你現在正戴著幾張這種「假裝已經得到療癒」的假面具?想必大多數人聽得懂這句話的意思。

對於過去,不該神化、也不該妖魔化 

我們也討論過遭逢失落時周遭的人會有的反應。絕大多數傷心人聽到的反應都是訴諸理智,不鼓勵傷心人真情流露,這不僅會增加傷心人的孤立感,也會產生一種被品頭論足、被評斷、被批評的感覺。於是,傷心人很快就會發現,自己必須真的表現得「好像已經得到療癒的樣子」,才會受到合理的對待。
為了被人接納,讓自己看似已經療癒,傷心人會努力把心思都放在過世者美好的回憶上,這是所謂的「神化」,最極端的表現就是著魔似的為過世者興建紀念館、保留大量可代表過世者的物品。有個例子是,女兒已經過世五年多了,媽媽卻完全沒有挪動女兒房間裡的任何物品。
還有一種神化:完全不許傷心人一一細數這段關係的所有層面。這種神化比較不嚴重,但同樣會局限療癒的效果。很多傷心人只把心思和情緒放在過世者的美好回憶或正面評價上。「死者為大,不可以說他壞話」就是很典型但沒有幫助的觀念。
這裡並不是鼓勵大家到處講別人的壞話(不論那個人是不是還在世);而是說,如果沒有把這段關係的每個層面都仔細檢討(包括負面的部分),幾乎不可能了結死亡、離婚等重大情緒失落所帶來的痛苦。
神化的反面就是「妖魔化」,傷心人有滿肚子的抱怨,不斷的回想這輩子受到的不公平對待,說什麼都不願放下失望與憤怒。因此,傷心人緊握著負面的部分不放,就如緊握著正面的部分不放一樣,但兩者都沒有看到這段關係的全貌。
所有關係都有好的、壞的部分。唯有百分之百誠實面對自己與對方,才能了結傷心。

我們都在假裝已經得到療癒

我們都喜歡別人的讚美、恭維和認同,也想要別人說我們聰明、堅強、成熟,希望受到團體的接納。我們從小就學到這種渴望,長大後一再被強化,甚至到走火入魔的地步。

前面提過,別人給予傷心人的建議大多無濟於事,這些建議只是要傷心人轉移注意力,或是把情感轉化成理智。雖然如此,由於獲得別人的認同是非常重要的事,所以傷心人往往還是會在意別人給的建議,並且努力遵從。

約翰剛出生的兒子過世時,錐心之痛幾乎將他撕裂,他所聽到的建議是這樣的:幸好你們還可以再生。也許你們命中注定不該有小孩。你夠堅強,可以面對。

從理智來說,以上這些話都沒錯,但還是沒辦法幫助約翰解決他的傷痛。約翰從這些話意識到,朋友們並不想聽他訴說他的傷痛,但他又不想孤單一人。所以,關鍵在於,他有辦法誠實說出自己的感受,又不會把願意傾聽的朋友趕跑嗎?
羅素和前任妻子離婚時,好心的朋友告訴他:下一個會更好。她不適合你。
羅素的心聲需要有人聽,這是正常的,但旁人給的建議,反而讓他把心裡的話吞了回去,等於是「鼓勵」他埋藏情感。
羅素和約翰一樣,他們想要獲得別人的認同,讓自己好過一點;但是他們卻感受不到家人朋友的支持。於是,他們選擇「假裝已經得到療癒」,裝出已經療癒的假象,然而憑藉著想像力,卻無法帶給他們絲毫療癒。他們的演技實在太精湛,幾乎能說服自己真的沒事,但事實上並不是。 

「我很好」的意思是「我不好」 

我在協助傷心人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把自己照顧得很好」的人,他們看起來很不錯,聽他們說話也覺得他們沒事,他們甚至努力讓我們相信,他們心情很好。遇到剛剛歷經失落的傷心人,我問他好不好,得到的回答總是:「我很好。」
在很多演講的場合,我通常會問現場聽眾,有多少人喜歡別人說謊,當然沒有人舉手;我又問,現場有多少人曾經在經歷傷心事件後,沒有誠實說出自己的感受,所有人都舉起手。我們一直被教導「誠實的說出內心感受」是不行的,因為大家都怕會被人論斷或批評。好悲哀啊。
「我很好」真的「很好」嗎?這句話很危險,因為說這句話只是在轉移我們和對方的注意力,但是傷痛和孤獨仍在,結果只是讓傷口外面結了疤,但心仍是破碎的、一團糟。 

事情過去了?為何還閃神 

我曾與成千上萬傷心人對談,有時不免會說:「你感覺沒什麼精神啊。」很少有人會爭辯這一點。的確,傷心人有時候能做的,就只是機械化的起床、做些例行公事,就這樣過

一天、一周、一個月,甚至到最後,一輩子都這麼過,根本沒什麼精神。
未化解的傷心最損耗你的精神。最常見的情形是,只有表面的傷口看似癒合,實際上傷心仍埋藏在心底。很多人(包括心理衛生方面的專家)都沒有了解一個事實:未化解的失落會不斷累積,而且對你有害。
我們的精力往往在身心靈處於和諧狀態時,才能最有效的發揮;未化解的傷心往往將我們的身心靈分開。你可能有好幾次「閃神」的經驗,例如你明明在開車,卻突然發現怎麼不知不覺開過三個路口?你的腦袋裡想的,可能是正在跟某位沒坐在你身邊的人對話。
這類幻想對話的對象,通常是跟已過世的人、你的前任配偶或男女朋友,這些對話代表了你和那個人之間,還有未了結的情緒。一再巴著這些未了結的情緒不解決,只會消耗你大量精力。

為何我心情時好時壞? 

如果活在已經療癒的假象裡,最直接的後果是:很多人因此自認一切都過去了、沒事了。這會讓你喪失活力與自發能力(spontaneity),日後幾乎不可能好轉。還有許多人會陷入一種平靜的絕望中,心情時好時壞,但回不去全然快樂喜悅的狀態。
我們為觀念錯誤付出了高昂代價。每一次失落沒有適當了結時,我們的活力就會受到限制,並且不斷累積,於是生命逐漸成為必須忍耐的東西,這個世界逐漸變成處處與你作對。由於觀念錯誤,我們一直沒有獲得公平的機會可以有效解決生命中的失落。
你之所以閱讀到此,心裡頭一定有隱藏的失落。或許是最近遭遇親人過世的打擊,或是想要結束一段不愉快的婚姻。還有可能是,你想起自己小時候把人生想得很美好、充滿快樂和歡笑,但是隨著時間流逝,許多微小但未化解的失落不斷累積,你有天恍然發現,人生跟你想的不一樣。也可能你甚至不記得曾經有過「生命會很美好」的想法,對你來說,「我的生命並不快樂」的感覺不斷在累積,但是你只知道自己不滿足,你找不到什麼參考依據可以決定自己是不是快樂。
不管是上述哪一種情況,你應該試過不少方法,想要讓自己有快樂與幸福的感覺。心理治療、宗教、靈修等課程或許都曾提供你有價值的意見或方法;不過,你可能隱隱約約感覺過去有些關係沒有真正「結束」,小心,這種感覺會阻礙你,讓你不再對未來懷抱希望。(本文摘錄自《一個人的療癒》第五章,大是文化出版)
 
書籍介紹
作者:約翰・詹姆斯、羅素・傅里曼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8月
約翰・詹姆斯、羅素・傅里曼
約翰.詹姆斯是美國傷心療癒協會創辦人,羅素.傅里曼後來加入,現任協會的執行長。傷心療癒協會舉辦療癒講座、證照課程,在加拿大亦有分會。兩人投入傷心療癒超過三十年,曾在大專院校、醫院、酒精與毒品勒戒中心、殯儀館與葬儀公司,還有各種社福、宗教、哲學團體機構擔任顧問、提供課程,已經幫助了數百萬傷心人。
延伸閱讀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