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又「乾」又看不到重點!這4種NG簡報,千萬別再做了

SmartM/盧俐妤
2016-11-04
又「乾」又看不到重點!這4種NG簡報,千萬別再做了
圖片來源 : MariSmithPix
大大小小演講場合中,站在台上的演講者,很少會碰到百分百投入的觀眾。簡報時,最怕的是台上講得熱烈,台下卻毫無反應,滑手機、打哈欠,甚至打瞌睡。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成為有魅力的報告者?
Fast Company網站列出以下4種在報告中最常不經意犯的行為,這些行為容易使聽眾分心,無法專注在你所努力準備的演講上。只要留意這些細節,站上舞台時就更能留住觀眾目光。

一、缺乏視覺圖像

要讓觀眾專注於報告上,簡報除了要富有資訊性,講者必須知道該如何包裝,確保觀眾明白每個訊息的含義。
研究指出,大腦處理訊息的方式約8至9成是靠圖像記憶,所以比起需要思考的文字內容作為報告素材,意象化的影像或圖片更能讓人留下印象。報告時要精通「看圖說故事」的方法,除了選擇與簡報資料搭配得宜的圖像作為輔助外,有條理地述內容讓報告一氣呵成,不但架構上會更完整,也會讓觀眾覺得津津有味。

二、聽眾必須邊聽邊看資料

有些簡報會塞滿密密麻麻的文字,觀眾要一邊消化內容,一邊聽講者傳遞的訊息,這會讓觀眾必須同時閱讀及重整腦中的大量資訊,很容易就會失神。要呈現好的簡報,必須以「不讓觀眾分心」為首要目標,在簡報上掌握住關鍵的訊息,再透過報告的解說循循善誘,讓觀眾能在文字與演講間產生連結、吸收資訊,才會集中注意力。

三、全程照簡報全文複誦

有些講者站在台上,只是照著簡報的內容複誦一次,觀眾大概結束離場後就會立刻忘記。比起記憶,人的大腦更善於發展概念性的聯結。報告時多運用隱喻、故事等敘述型文字,增強大腦感覺皮層的認知,有助於觀眾發展更深層面的影響。就像閱讀古文時,先瞭解典故就會變得更容易背誦,若簡報裡需要解釋較艱澀概念或新詞,透過輔助性的內容化繁為簡,觀眾能從個人的情緒或經驗產生連結,對這個簡報勢必會更有共鳴。

四、單向的互動模式

在舞台上滔滔不絕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而忽略到觀眾的狀態,並不是一場完美的演講。報告時別直接破題,可以先從問答的方式,蒐集觀眾的回饋。雙向式溝通有助於發展大腦「神經耦合」的狀態,意即在交流過程中,講者與聽眾的大腦能處理同步資訊。這不僅有助於理解觀眾對內容的吸收程度,也會讓觀眾感到更有參與感。雖然問問題能幫助緩和氣氛,但記得問題仍必須與主題有關聯,否則一旦離題,恐怕要花費更多心力來重新集中觀眾的注意力。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