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新書搶先看》啟動部屬創造業績的3項管理任務

島宗理
2017-01-30
新書搶先看》啟動部屬創造業績的3項管理任務
領導者的工作為何?是提振部屬的士氣嗎?還是說,提升業績最重要?受到部屬仰慕的領導者,就是好的領導者嗎?領導者是最後得擔負起所有責任的人?
我把「培養領導能力」視為領導者最重要的任務,並做出以下定義:領導者的工作,是引導並維持部屬能夠創造業績的重要行為,並使他自主去實行。
以下,我將分別解說這三項任務:

1.能創造業績的重要行為

能不能有效引導部屬的行為,端看上司個人的本領,這點我想大家都贊同。但問題出在行為的選擇上,並不是任何行為都能為公司帶來好處。
行為可以粗分為兩種,一種是引導公司或事業邁向成功的行為,另一種則相反,如何讓自己的行為成為前者,是我們要關心的重點。
這種判斷最佳行為的「選球眼」(編按:日本職棒術語,有選球能力的選手,打擊率較高),有些人可以靠經驗鍛鍊出來,但大多數的人根本沒有意識到這種力量,更甭提學會它了。
我會用每個人都學得會、懂得用的方式,教大家「行為化」和「精準化」的技巧,幫助大家判斷什麼是重要的行為。
行為化和精準化的方法,可以用於針對單一部屬的工作,也適用於公司全體的事業。因此,大家可以在以下兩種情況使用這個方法。其一,指導部屬之前,判斷部屬應該加強哪方面行為的時候。其二,想要提升事業成果,思考公司整體未來應該朝什麼方向努力的時候。

2.使部屬自主的去實行

大家比較一下,領導者的管理方式會使部屬的行為產生多大的差異?
X公司的員工害怕被監督者罵,對他們而言,工作是「不得不做的事」。
Y公司的員工比X公司的員工更喜歡工作。對他們而言,工作是「照著指令做就可以的事」。
Z公司的員工則是熱衷忘我的投入在工作中,對他們而言,工作是一件「有趣的不得了的事」。
怕被上司罵的員工,只會把工作做到60分及格,而且做的時候內心時常惶惶不安,一點也不快樂,很難產生新的點子或想法。做同樣的事,被逼著去做和主動想做,在工作的質和量的表現上,差異非常大。
正向行為管理,就是教大家如何從相對傳統的X公司的管理風格,轉變為Y公司的管理風格,甚至轉變成能產生創新點子的Z公司的管理風格。

3.引導並維持

我們心中有很多想做的事,但不可能每一項都做到。比如說,每天都吃得健康、運動、待人親切、學習英文或專業科目……說到有什麼是明明很想做,實際上卻做不到的事,我猜大部分人聯想到的,應該都是這類私生活上的事。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工作也是一樣。
行為的「實行」,光只有想做的心情,以及知道怎麼做比較好的知識是不夠的。有時候,我們明明知道生意該怎麼做才會成功,卻一直實行不了。史丹佛大學的傑佛瑞.菲佛(Jeffrey Pfeffer)教授和羅伯.蘇頓(Robert I. Sutton)教授把這種情況稱作知識與行為的落差。
市面上販售的商業書多如繁星,很多都是叱吒商場、個人形象鮮明的企業家所寫的書,要不就是著名經濟學者以龐大的數據作為基礎、堆疊出一長串理論的書。即使這些書讓人讀來「點頭如搗蒜」,並下定決心要去做,但真正讀完書後,付諸實行的人應該不多。連自己行為的實行都很困難,更遑論部屬的行為。
提升業績最重要的行為,就是不能只實行一次就作罷,而是必須不間斷的持續下去。我常常聽到一種情況是,企業為了提升部屬的績效,採取了新的管理措施,一開始大家很罕見的相互幫忙,公司內部充滿活力,但沒多久就打回原形了。
重點不是和別人比賽瞬間最高速度,而是怎麼做才能讓行為不流於形式化,並確實、持續的實行。關於這點。

領導能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靠後天培養

就像有些人會被世人認為是天生的大企業家或領導者一樣,領導能力很容易被認為是與生俱來的能力或適性。
但我對領導能力下了新的定義,不強調它的「能力」或「適性」。就像前面提到領導者的三項任務,這些工作都需要經過學習才學得會。
我並不是要否定與生俱來的才能,而是要強調,沒有才能並不是你放棄擔任領導者的理由。我後面會詳述,把一切都歸結於自己的能力或適性的想法,其實百害而無一利。
當然,要當一位成功的主管必須具備許多能力。比方說,善於對話與聆聽的溝通能力、與他人一起完成工作的合作能力,還有與工作相關的高度專業性與經營方面的知識等。但不可否認,即使這些條件都具備了,還是有很多主管使喚不動部屬。
這些領導者總是站在第一線、經手一切事務,更是一肩扛下重要的工作,使命必達。乍看之下,這樣的領導者似乎非常可靠,但這種行為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即不懂得怎麼使喚部屬、分配任務。
事必躬親型的領導者應該正視自己面臨的危機,這個危機就是錯失培育部屬的機會。這或許就是為什麼那些具有領袖魅力的經營者,總是為了挑選接班人而傷透腦筋的根本原因。

同樣人員,業績加倍,端賴你的領導行為

我認為,未來的領導者想要一邊應付瞬息萬變的經營環境與社會情勢,一邊把人力運用到最大限度,就必須重新省思傳統的領導能力。
組長、股長、課長、經理……企業中有許多職位都肩負著領導者的工作,卻鮮少有企業明確的定義出,擔任這些職位的人應扮演什麼角色,以及該怎麼扮演才好。這就好像公司裡面到處堆滿了引擎,卻沒有注入供應動力的燃料。但換個角度想,這時只要注入燃料,就能一口氣大幅改善公司的績效。
只要改變領導者的行為,企業就會跟著改變。領導者的行為(BL:Behavior of Leaders)就是啟動組織員工行為(BF:Behavior of Followers)的原動力。
企業的業績是根據員工的行為產生。而領導者的行為若得宜,員工所產生的力量,就會像前面提到的開採諾普利的例子一樣,兩倍、三倍的往上跳。 總結來說,領導者的行為可以讓業績呈現倍數的成長。反之,領導者的行為也會讓業績呈現倍數下滑。(本文摘錄自《這是你的團隊,你會怎麼帶?》第一章,大是文化出版)
書籍介紹
作者:島宗理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1月
島宗理
1964年出生於琦玉縣。1986年畢業於千葉大學文學院行為科學系。1989年,慶應義塾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課程修畢。1992年西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博士課程修畢,取得博士學位。曾任教於鳴門教育大學,現為法政大學文學院心理學系教授,專長為行為分析學。著有《績效管理――用於問題解決的行為分析學》、《教學設計――為老師量身訂做的教戰守策》《人為什麼會遲到?從簡單的疑問思考「行為的原因」》、《實用的行為分析學――自我實驗》、《行為分析學入門》等書。
 
延伸閱讀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