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我是PM》斷、捨、離:產品經理的「斷尾求生」三部曲

GaryHsia
2018-02-26
我是PM》斷、捨、離:產品經理的「斷尾求生」三部曲
圖片來源 : mohamed_hassan
如果被鱷魚咬住你的腳時,若你用手去試圖協助讓腳掙脫鱷魚的嘴,那麼你很可能連手都會被鱷魚咬住,這就是著名的「鱷魚法則」(Alligator Principle)。
在我們的一生當中,有時候也會遇上了些不得不的時刻,如果必須要在二種選擇當中決定一條路,那麼肯定要選擇對自己傷害最小的,絕對不要想著什麼都要抓住,否則最後將全部都失去。
「鱷魚法則」最主要的闡述:就是人要懂得學會捨得,簡單來說就是「斷尾求生」、「棄車保帥」。

斷、捨、離三部曲

斷:「裁員」
近年來,金融危機導致的全球經濟危機已經開始侵蝕經濟領域的每一個角落,對於危機中的企業來說,「裁員」將是企業「斷尾求生」的首選!舉例來說,筆者近期授課的對象是一家竹科知名的科技公司,當日前往該公司3F的訓練教室,一出電梯著實讓筆者嚇了一跳,偌大的辦公空間(300-400坪)只有一間訓練教室是亮燈的,其餘辦公設備都已撤離,與HR了解之後,才明白,該公司因為近期的市場變化衝擊,導致公司業績下滑甚鉅,為挽救頹勢,只好以「裁員」來止血。
捨:「出售資產」、「結束營業」
其實除了「裁員」之外,企業類似「斷尾求生」的方式還有:出售資產(廠房設備、品牌、專利…)或是結束部分營運據點。相關的案例還真不少:
1.明碁與西門子的併購案,在磨合一年後,因為文化差異頗大,決定認賠殺出,代價是350億台幣;
2.Sony不堪數年虧損,也決定出售PC及VAIO品牌事業;
3.一直享負盛名的胖達人、鼎王則因為食品用料不實,造成社會恐慌及食安問題,只好關門歇業;
4.復興航空長年虧損,又意外頻傳致旅客信心不足,再加上對未來景氣營運預估不佳,其大股東國產實業集團也難以為繼,只能解散復興航空。
以上企業都是逐步採行「斷尾求生」的方法,期望能將傷害損失降到最低。
離:「切割事業」
一直以來,台灣的代工與品牌兼營的集團企業(如:Acer、Asus)經常會面臨合作業者的疑慮,實難兩邊討好通吃,只有適時地採取斷尾及切割代工與品牌的業務,才有機會生存。 如今宏碁與華碩仍為知名電腦品牌,而緯創與和碩亦為代工要角,可見當初斷尾的決定確實讓品牌與代工脫胎換骨,由分割後的兩公司專注聚焦於核心事業,各自走出一片天。

新產品開發如何做到「斷尾求生」

課程當中,在談到公司的產品組合(Product Portfolio)時,筆者都會以產品生命週期(Product Life Cycle,PLC)結合BCG矩陣(BCG Matrix)作為分析工具,並以案例說明四個象限(問題事業、明星、金牛、落水狗)所代表的意涵,此外,筆者還觀察到多數公司往往將焦點關注在「明星」及「金牛」的產品,因為這兩項是替公司創造短期營收與利潤的產品,但令人玩味的是:鮮少有人看到自家公司其實已經存在為數不少的「落水狗」,正因公司未妥善處理這些「落水狗」,也導致企業資源殆盡、分配不均的現象產生(請參考筆者另一篇文章《「落水狗」產品該淘汰還是留下?如果要留下?該怎麼做? 》)。
對應到新產品開發的流程當中,筆者的建議為:由於每個階段(stage)的成本是逐漸增加的,到了開發階段,更是花大錢(heavy spending)的開始,因此在每次的關卡(gate)會議當中,如果有面臨到關鍵的殺手級變數(killer variable)時,就應該斷然採行終止的決議,而非輕忽了事。不過,筆者卻常發現到,多數企業的高層主管就是沒做好嚴格把關的責任,往往新產品失敗的機率大為提升。
企業要進行斷尾革命或是要斷、捨、離,其實就是進行減法與歸零思考(請參考筆者另一篇文章《「減法策略」:產品經理如何將產品「簡單化」? 》),才能重新發現新機會,此有賴企業領導人的決斷力,在眾多選擇中要能斷然取捨,方能不斷成長。

結語

是以,新產品何時該考慮「斷尾求生」呢?對產品經理來說,最重要的是必須要隨時掌握及定期更新財務訊息,一旦出現: 1. 無法達成預期的經濟效益 2. 超出預算過多 3. 關鍵的殺手級變數 就必須立即採行「斷尾求生」決策,否則將有可能拖垮本業,造成更重大的損失。 「兩害相權取其輕」就是這個道理。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PM Tone產品通」授權轉載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