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從受僱到自僱:轉身不必華麗,但要傾聽內心的聲音

劉奕酉
2018-06-03
從受僱到自僱:轉身不必華麗,但要傾聽內心的聲音
圖片來源 : pixabay
近日受邀回到母校所上演講,主題是「從受僱者到自僱者:統計人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希望我向學弟妹分享個人的職涯規劃,身為一位統計人,應該如何在職場上發揮自己的優勢?有哪些選擇?為何選擇從職場離開,成為一位自僱者的心境轉換與角色轉換上有什麼困難與建議?
坦白說,我還在成為自雇者的路上摸索著,也談不上成功;但希望透過我個人的經驗分享,讓更多想成為自僱者的朋友們,多個選項和方向可以參考。

自僱者與自由工作者的不同

什麼是自僱者?簡單來說,就是不屬於任何組織的工作者。
根據勞動部的定義,是指「自己經營或合夥經營事業而未僱有他人之就業者。」換句話說,就是「一人事業」。
從自由工作者、斜槓、零工經濟到複業時代,你聽過那些名詞?
自由工作者呢?在以前「自由業」就是沒正職工作的意思,但到了現在,自由工作者的定義已經相當廣泛,可以是「兼職自由工作者」,在擁有固定工作之餘,同時從事兼職帶來另一份收入,比如說寫專欄、接案子或是當一名Uber司機;也可以是「多重兼職自由工作者」,也就是在有固定工作之外,還有多種可以創造收入的兼職工作;最後一種,就是「全職自由工作者」也就是所謂的「自僱者」,完全靠自己決定收入來源的選項,自己做自己的老闆。
自僱者是自由工作者的其中一種型態,不全然對等。在現今就業環境中,單靠一份工作收入,可能無法滿足生活上的開銷,所以越來越多人選擇成為自由工作者,創造另外一個或多個收入來源,但未必需要放棄原有的工作,在穩定之餘仍然可以選擇財富自由的可能性;這也相對影響到我們對於職場角色的定位與心態:我不再只隸屬於某一家企業。當兼職收入開始接近甚至超過正職收入,而且趨於穩定時,有些人就會開始思考:「我是否應該成為一位全職自由工作者?」但是,真有那麼簡單嗎?

自由工作者真的自由嗎?

許多人嚮往成為自由工作者或是自僱者,是因為那一份「自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自己安排工作的時間、可以不用看人臉色、可以……,舉凡職場上不順心的事,彷彿成為了自由工作者都可以解決了。
但是,也有人擔心收入不穩定、能持續多久、社交範圍小、心裡承受的壓力可能難以想像,還有……離開了職場,還回得去嗎?
是不是不用待在辦公室,不用按時上下班就是自由?其實很多企業的高階人士也可以做到,但真相是工作與生活從此就分不開了。是不是不必遵守企業中的繁文縟節和規定就是自由,可以挑工作、挑客戶就是自由?其實當你沒名氣時,即便是自僱者,也是只有被人挑的份,而在企業中你的信用(Credit)與實力夠時,凡事都有得商量。
是不是我有超強的專業實力,就可以成為自由工作者或是自僱者呢?也不完全是,當作偶一為之的兼差還可以,但能否有穩定的單可接才是關鍵。其次,合約的簽署、行政的流程、糾紛的處理到財務的管理等,在兼職時可能都不會碰到,但是當你成為自僱者時,這些事情你可能全得自己來,專業不足可能會讓你吃很多虧,也會占用你大部分的時間,能夠從事自己想做的事的時間,可能不如你想像的多;如果交由專業人士處理,那又是另外一筆開銷了,能否找到值得信賴的合作對象,又是一個問題。總之,自僱者可以視為一人創業,你得將自己當作一間公司來經營,不若你想像的這麼單純;這也是為什麼多數人仍是選擇從事兼職的自由工作者,即使收入已經超過正職,仍不願放棄正職工作?因為面對風險的心態不同,一個是多出來的收入,即使沒了我還有一分正職收入;一個是做完這一單,下一單可能還不知道在哪裡?萬一沒做好,可能這個月就沒有收入,那樣的心理壓力有多大,可能多數人是不願意承擔的。

自僱者,其實是一個人的創業

自僱者的特色,就是你得一個人走完專業能力出售的完整生命週期,從專業能力的包裝、定價、行銷、銷售、提升、合約、通路、財務等,都必須自己一個人完成,即便是交由專業人士來協同合作,也得確保自己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自僱者的自由,是選擇的自由;而這個選擇的背後,是能力的自由。
當你擁有這些能力,其實你就具備敏捷人才的條件,不管是受僱者或是自僱者,你都能享受到所謂的自由。所以有人說:「在你成為優秀的自僱者之前,請先成為優秀的受僱者。」
自僱者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能力狀態,一種有能力將專業變現的狀態。

自由工作者的市場趨勢

自由工作者在整個就業市場中,究竟佔據了多少比例呢?我上網查閱了許多資料,其實說法不一,更沒有一個客觀的數據可以佐證。而其中麥肯錫在前年對零工經濟所做的一份調查報告,是我認為在時間上比較可以做為參考的一個來源,同時對於自由工作者的定義也比較全面,包括兼職與全職自由工作者。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歐美各國的自由工作者佔就業市場的比例,約為25%~30%,其中美國的自由工作者人口,比歐洲個國家加起來的還多,這與各國總就業人口有關,也和國情文化有關。
那麼亞洲地區又是什麼樣的比例呢?根據統計,在台灣有87%的上班族「希望」投入零工模式,為自己爭取另一份收入,而有18.1%的人已經投入其中。在日本,自由工作者又稱之為「飛特族(Freeters)」,約佔總就業人口6%左右,有趣的是原本多為三十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因為日本景氣不佳、看不到未來而不願就業,所以從事超商打工或是人力派遣等臨時性工作,但近年來終身僱用的神話也逐漸打破,企業為了節省人事開支,紛紛開始解雇四、五十歲以上的員工,也使得這個年齡層的自由工作者比例逐漸提高。這樣的現象,在台灣也逐漸看到,估計在不久的將來,台灣的自由工作者也會走向日本的發展模式,呈現兩極化的年齡分佈。

沒資金、沒資源我該如何展開我的一人創業呢?

在下篇,我將會繼續來談談當我在職場上工作了一段時間,自認擁有專業能力、實務經驗,想要成為自僱者但是沒有資金、沒有人脈,該如何開始?
從受僱者轉變為自僱者,我又是如何做出這樣的抉擇?考量的決策點與心境上的變化又是哪些?統計背景在這過程中又發揮什麼樣的優勢?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給我一些鼓勵,也歡迎關注後續的文章。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Kevin 劉奕酉授權轉載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