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新書搶先看》重設你的人際邊界,人不跨過心理邊界就無法互動,會孤單, 但邊界重疊又會受傷害,該怎麼拿捏?

喬治‧戴特
2019-07-13
新書搶先看》重設你的人際邊界,人不跨過心理邊界就無法互動,會孤單, 但邊界重疊又會受傷害,該怎麼拿捏?
邊界聚焦:確定這件事、這個人與你之間的界線
邊界概念不只提供了一種新的問題解決之道,也幫助我們解決棘手的狀況。但在你埋首於設定與遵守邊界之前,請記住,任何事情變成問題之前,並不能定義為問題。就像某句俗話:「沒有原告,就沒有法官。」某件事物成為問題時,請回歸最基本的心態——只需要為自己的反應負責,而且你無法控制自身以外的任何事物。這樣提醒自己能幫助你以中立的立場,重新整理與評估各種問題、情況或關係。例如,你受不了對方越界,那該怎麼處理才好?
在繼續說下去之前,必須先強調一點:維持邊界概念對你有幫助,但這不是最終目標。邊界概念是尋找解決方案的策略之一,而不是解決方案本身!之所以強調邊界概念的重要性,並不是在恐嚇你別跟其他人相處。人際關係對人類的幸福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身為人類,邊界概念將我們定義為個體,正如我們用人際關係定義自己。邊界概念應該被尊重而不是避免、忽略。人們不跨過邊界就無法互動,變成跟機器人一樣。雙方都同意對方跨越自己的邊界,會讓兩個人變得很親密。再次強調,這句話不只適用於兩性關係,也適用於友情和其他人際關係。
現在這樣是在自打嘴巴嗎?絕對不是。確定或重新確定邊界,能幫我們找到方法,解決邊界被侵略時出現的問題。重新協商邊界的範圍與內容,會讓人際關係更有深度與意義。重新定義邊界,並不代表負責的事物會變少。隨著我們與對方更親密、並更能容忍彼此,也能在相互的關係中,給予對方更多的自由
無論人際關係的本質為何,雙方互相認可的越界,都會讓兩人變得很親密。但是兩個人的邊界重疊時,就有可能產生不愉快的感受。這裡的說法並不是要你避免互動,只是當你決定踏入對方的個人領域,就要小心陷阱,即便是對方邀請你也一樣。
這種認知讓自己發現一旦越界了,就比較容易撤退。有時候,這陷阱可能是你無意間越過的一條隱形線,而讓對方決定要提醒你。對方在你越界時的反應行為,經常會被你當成人身攻擊,但他其實不是針對你,而是因為對方認為邊界受到侵犯或空間被入侵。他們是因為弱點遭受威脅而有所反應,並不是想要攻擊你。
與其批判對方,只要承認對方有權收回自己的「領地」就好。如果你不喜歡這樣,那你也撤退,這樣一來,重疊的部分會再度分開,侵略的感覺就會消失,而且這也是你自己所做的選擇。
尊重。不等於你同意或包容
邊界概念只指出了大致的方向,而不是確切目的地。就像第一次出國旅遊,你大概知道某個地點位於東邊或西邊,但不清楚該怎麼抵達當地。這時就必須縮短與目的地的距離,才能夠問到確切的方向。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將描述一些情境,並將邊界概念應用其中,這樣或許能指引你找到解決方案。雖然本書已表明「你無法控制自身以外的任何事物」,但有時可能很難堅持這個結論。除非你想深陷於各種困境,否則希望對方一切反應如你預期的,還是做好準備吃點苦吧!相信我,你最終可以輕鬆以對。
即使我行動可以隨心所欲,但仍然有邊界,而且就在你面前,我必須尊重自己的邊界,也要尊重他人的邊界(下圖一);反之亦然。你對別人的行為有所反應,但無權要求人家改變已經說過、做過的事情。(除非對方採取暴力手段,那就得啟動防衛。)之所以要求別人道歉,是因為根據過往的經驗判斷,我是對的,而你是錯的。
這裡所謂的尊重,不是指「你可以尊重我一下嗎?」或者「我應該得到尊重」,而是「我無權讓你做出違背本意的行為,只是為了要讓你取悅我」。
我們雖然逐漸接受邊界的概念,但接下來的門檻是要尊重邊界的範圍、內容。由於邊界概念定義了一個人,這表示我們必須尊重這個人的一切價值觀、思想、言語、行為和感覺,但這通常都跟你的期望相去甚遠
當然這裡所謂的尊重,並不等於包容或同意他人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我仍然有權利以堅定、尊重的態度表達反對意見。姑且稱之為「白目的權利」好了——不過「白目」要由誰判斷?
認識並尊重邊界,把邊界的限制當成對方的權利,就能夠創造可預測的結果。雖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邊界的本質、也不喜歡被限制,但我們天生就能感受到邊界的存在,可以讓我們放鬆、決定能做的事,即便受到質疑、侵犯,邊界還是讓人能分辨什麼是「合法」的、什麼是「違法」的,沒有邊界,我們就辦不到。這樣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屬於」某個團體,並定義出和他人的差異,然後感到安心。
抱著好奇心傾聽,爭辯等於你覺得受威脅
當觀點不同的時候,對話就會變成爭執,因為我們感覺被意見相左的人威脅與恐嚇。我們認為對方並沒有很認真的對待我們,甚至因為意見不合而就此絕交。一般來說,要尊重對方表達意見的權利其實非常困難,往往同時間我們還會要求對方尊重我們表達的意見,最好是全盤接受。我們不只希望被對方傾聽,還會要求他評估我們的意見之後,覺得論點更合理而放棄自己的觀點。這種嚴厲的要求可能還伴隨著「你竟敢反駁我!」的態度。更糟糕的是,如果幫助對方改變想法,對方卻沒有感激你,還會覺得非常洩氣。
這裡有一個建議。如果抱持好奇心看待對方的意見,尊重對方是來自於不同背景和經歷的人,那會怎樣呢?這樣就能夠傾聽對方。畢竟只是觀點不同而已。如果別把自己看得這麼重,就能夠認真傾聽對方,也許想法就會轉變,覺得「你的觀點還挺有趣的」,而不是感受到嚴重的威脅
即便意見直接冒犯到自己,例如「你是傻子嗎?」,還是可以當成一個有趣的觀點,不必放在心上。這或許沒那麼容易,但如果告訴自己,這只是對方的觀點,而且對方有表達的權利,就會令人釋懷許多。
當然也可以跟對方爭辯,但請記得,爭辯就表示你選擇讓對方的意見進入你的心中,自己的腦海中已經預留空間給對方。
如下方圖二,兩個重疊的圓代表著一段關係,共享空間正是自己與對方來往的理由。
意見不合的時候,通常會更偏好並專注在自己的期望。但是理解對方的不同和獨特之處,就像是在提醒自己用好奇心來看待對方與你的差異。因此儘管觀點不同,依舊要努力尋找或創造共享空間。承認彼此之間有所差異,就是尊重對方。
(本文摘錄自重設你的人際邊界大是文化出版)
書籍介紹
作者:喬治.戴特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06月
作者簡介
喬治.戴特(George Dieter)
擁有教練心理學碩士、心理學碩士與法律學位。現任私人診所主治心理醫師,專長為人際關係、兒童與青少年諮詢。喬治曾於國家級與國際級會議中提出報告,並出版著作探討少年司法制度的相關議題。
者簡介
廖桓偉
淡江大學經營決策系、東吳大學企管研究所畢業。
曾任網路電玩編譯。現任出版社編輯,希望引進更多有趣(且暢銷)的書,透過翻譯來感動讀者,譯有《第三波數位革命》、《改變未來的祕密交易》、《讓人無法拒絕的神奇字眼》、《當時應該說出口的話》(皆為大是文化出版)。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