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實現目標不一定有時間才能做,試試看從找到核心小改變開始

EsorHuang(異塵行者)
2019-07-25
實現目標不一定有時間才能做,試試看從找到核心小改變開始
圖片來源 : Pexels

沒時間,確實是讓人很焦慮的一件事情。不可避免有真的完全時間被卡死的困境,但是當我面對這樣的困境時,會先試試看下面的方法,看看有沒有可能為他找到突破口。
很多目標想要實現,卻苦於沒有時間。很多重要任務被逼到只能擠出時間做,但精力、注意力常常不足。當真的空檔來臨,自己卻已經身心俱疲,只想躺在沙發上滑手機、看電視,什麼都做不了。
我們常認為時間管理是「時間充裕的人」才能做的事,而大多數時候,似乎環境限制已經快要把我們消耗殆盡,覺得自己根本沒時間,所以也無從自我管理。
想要達成更多目標、做到更多事情的人,開始嘗試做更多的計畫,或是給自己更多的自責與逼迫,總是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擠出更多時間,我要更有意志力,我要逼自己去做更多事。」
但這可能往往適得其反,最後我變得更累、更痛苦,更多時候想要什麼都不做。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之一,在於我們想要達成目標時,都是用「排上更多新任務」的思維。但是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夠,待辦清單上已經許多事情排滿,再給自己更多新任務,意思就是需要更多的時間,這樣當然很難實現,甚至讓自己的時間被卡得更死,也給自己更大的壓力。
這時候關鍵的做法,或許不是自己要再做什麼新任務,而是「原本的流程需要什麼改變與替換」。
或許是生活流程的改變,或許是工作流程的改變,改變原本的流程,就是用替換時間的方法,就可以在自己原本的時間中,找到解決問題、達成目標的其他方法。
例如我想要多一點運動,這時候除了去晨跑這樣的「新任務」外,或許可以先從「原本通勤搭車替換成快走」、「原本午休睡覺替換成散步」開始(有讀過我之前文章的朋友,就會發現我正是從養成中午散步習慣開始,最後養成晨跑習慣)。
如果工作上想要有更多專注時間來處理重要專案,但卻常常被瑣事轟炸,首先要處理的可能是在原本流程上做出改變,找出減少瑣事的方式(可參考我之前的文章:臨時工作加不停,重要專案都卡關,我能怎麼辦的七個步驟),然後才會有真正可以專注執行重要專案的時間,而不是硬要把任務排進去。
列出改變,而不是列出新任務的意思是:
  • 在我原本的工作生活流程中,有哪些步驟的替換,可以幫我同步目標
  • 這樣我可以不用空出更多的時間,但還是能推進目標的進度
假設我想要有更多學習時間,但是工作已經很忙碌,家庭生活也很重要,即使下班回家也很難找到自己完全可以掌控的時間。這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充足睡眠,晚上陪伴孩子,也可能是我的重要目標
但如果我還是逼自己早起閱讀,或是逼自己晚上空出時間閱讀,然而這些時間其實常常自己都無法控制。於是這些擁有美好目標的新任務,反而帶給自己更大的時間壓力,在總是無法實現的過程中累積更大的挫折。
也不是說這兩個新任務不好,如果能實現當然是很棒的狀態。但是如果真的在這樣執行新任務的過程中讓自己很痛苦,也不能犧牲陪伴家人與孩子的時間。那麼,或許嘗試「改變原本的做法」,會是更容易也更有效的方式。
我可能會這樣去找出那個核心的改變:「我可以調整哪一個工作或生活流程,讓他具備學習的效果?」
  • 我可以在開車時聽說書的 podcast ,可能無法 100% 吸收,但也能具備一定的學習收穫。
  • 我在打掃時聽電子書的朗讀,就算 20 分鐘也是很好的學習。
  • 我練習把日常工作變成學習,在工作中找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去搜尋解決問題的方法,練習解決問題的步驟,這樣一邊工作,一邊也是學習。
這些改變的關鍵在於,他們建立在我原本工作、生活流程中,可能是流程的疊加,可能是流程的替換,但不是在待辦清單加上更多額外新任務
而且,因為流程環環相扣,所以如果能找到其中相對容易、相對正確、相對有效的切入點開始改變,那麼也會更容易引發系統一系列的變化。
我們總是免不了想要一次達成最佳目標,這不是壞事,只是如果確實就是沒時間,那麼更應該從目標導向的思考,轉換成過程導向的思考,分析在達成目標的整個過程中,系統最有效的切入點在哪裡,更容易引發環環相扣的一系列改變。
例如想要早起能擁有自己可掌控時間,但設定五點的鬧鐘可能不一定是那個最佳切入點,這時候就可以回頭去思考整個流程還有哪些更容易切入的「破壞點」,可以破壞原本導致自己沒時間的循環。
如果我想五點鬧鐘響起就有充足睡眠,我可能需要晚上十點入睡,那麼我可能要晚上九點後開始進入休息模式。這樣的話我可能需要七點多就能回到家,那麼我也需要準時下班。這樣我就要能在下班前完成今日要事,於是我可能要讓自己早上優先完成今日要事,以免下午時間不可控。而這樣我早上必須要有充足的精力去執行要事,那麼我的早起就不能是逼自己減少睡眠來完成。
可以看到,任何目標可能都會這樣和自己生活的循環流程息息相關。如果找錯切入點,不只是目標達不到,還可能產生其他環節的更多副作用。
例如逼自己五點起床,但事實上沒有充足睡眠,這樣很有可能反而讓這個系統循環變成惡性循環,最後工作更沒有精神做,而晚回家後更晚睡覺。
如果能從找到相對有效的切入點出發,例如每天先列出早上要做的幾件要事。或是先練習無論如何十點入睡,不貪心、不打發時間。
那麼,先列出早上要做的要事,開始讓自己慢慢習慣優先把今天一定要做的事情做完,開始能用下午應付突發狀況,但因為要事已經完成,不用逼自己加班,於是能開始在回家後有充足時間娛樂、休息與入睡。
或者,先無論如何十點入睡,雖然晚上可能原本的娛樂被替換成睡眠,可能一回家就要開始睡覺,好像少了做事的時間,但慢慢地有了充足睡眠,到了早上五點可以更容易起床,有了不被干擾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早上工作也更有動力,於是也能相對準時下班,晚上在十點睡覺前又多了一些自己的時間。
先列出早上的要事、先無論如何十點入睡,先把這個核心的小改變做好、做徹底,那麼,雖然不是一開始就完成大目標,但也會引發達成大目標的系統連續改變。
核心小改變,是指:
  • 在原本流程上的替換、取代、修改、同步。
  • 會引發一系列系統改變的那個相對容易的改變。
這時候,實現目標的方法,我們需要的不一定是更多的時間,也不是逼自己去做更多新任務,而是從執行核心小改變開始。
對這個改變自己的主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練習養成各種習慣一年後,我養成了 4 種成長心態]、[生活現實,總是還有最佳化下一步行動的空間]、[如何實現年度計畫?練習目標三角分析,拆解願望成真 3 原因]。
延伸閱讀

時間管理的提升,從自我覺察開始練習,但不是寫心情日記

原文出處

電腦玩物授權轉載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