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職場工作人都需要的科技排毒,別讓你成為干擾自己的幫兇

我讀WEDO
2018-08-26
職場工作人都需要的科技排毒,別讓你成為干擾自己的幫兇
圖片來源 : pixabay
編按:每人平均每天會確認Email 74次、拿起手機60次、花2個小時在手機上。
試想如果把這些被科技綁架的空檔收回來,我們可能改變什麼?作者瑪諾什.佐摩羅迪(Manoush Zomorodi)找來2萬名自願者挑戰「無聊而精采計劃」,幫助他們從一場精神冬眠甦醒。作者在新書《越無聊,越開竅》中收錄七個挑戰,幫助你奪回生產力和創意的主控權。

無聊如何幫助你開竅?

乍看之下,無聊和精采八竿子打不著。如果我們對無聊的定義,是因缺乏興趣而感到厭倦、不安。這看似完全是負面的情緒,如何幫助我們開竅,甚至邁向卓越?
據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University of Louisville)哲學系研究員安德烈斯.埃爾皮杜魯(Andreas Elpidorou)的研究,這兩種其實存在很密切的關係。埃爾皮杜魯自詡為無聊的辯護者,他說:「當既有目標再也無法滿足你、賦予意義,無聊便能激勵你追求新目標。」
就連以科技遠見改變全世界的史蒂夫.賈伯斯(SteveJobs)也說過:「我是無聊的忠實信徒……所有的(科技)事物都很棒,但無所事事更美好。」
談到卓越,賈伯斯當然是箇中佼佼者,我們應該聽他的建議,熱情接納無聊。

新創科技最大獲利來源——你的時間

全球行動數據分析平台Flurry Analytics,這家從2005 年,就開始追蹤使用狀況的行動數據分析公司,對於統計結果相當意外。「很難相信全球的手機成癮者,現在已經超過2 億8 千萬人。」該報告指出。
就算你每天打開App 的次數不到60 次,但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特定的App,在無意中偷走使用者許多時間實際上。數位經濟的興起,主要歸功於App 設計業者,他們非常擅於製造我們想要不斷使用的東西,而他們的目的,不只是想賺走我們的錢,還想讓我們付出比金錢更貴重的代價:時間和注意力。
之前巧妙指出只有科技公司和販毒者,才將顧客稱為「使用者」的數位設計者葛登.克里許納,著手調查這個令人困擾的趨勢。他有篇名為〈最佳介面就是沒有介面〉(The Best Interface Is No Interface)的文章,在網路上爆紅,並發展成書。
克里許納的文章說到《寫給自己》聽眾的心坎裡。例如戴爾,他就提到科技「一直想要阻礙自己」的沮喪,這對他來說就像和魔鬼訂契約,他說:「我得交出我的眼球、我的注意力、我的時間,只為得到可能讓生活更便利的工具?」
克里許納曾任職於三星(Samsung)和薩波斯(Zappos)網路鞋店的創新實驗室,親自見證科技業優先順序的改變,從以往的「以優雅的方式解決人們的核心問題」,變成「故意讓你沉迷」。
關於科技觸發最明顯的例子,是設計出簡訊App 與即時通訊軟體。哈瑞斯說:「當我們發簡訊給別人,不管對方是否在忙,我們一定會干擾到他們。若不想錯過任何訊息,就得馬上確認是誰傳來的,儘管那只是超級市場發來的特賣通知。」
快速、有效率,是現代生活基本步調,簡訊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不過,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資訊學教授葛洛莉亞.馬克(Gloria Mark)指出,持續接收簡訊,將對我們注意力的持續干擾,並為此付出嚴重的代價。
她解釋:「大約十年前,我們發現平均每3 分鐘,人們的注意力就會在線上和離線活動之間切換。」更驚人的是:「如今我們檢視最新數據,發現當人們掛在網路上時,轉移注意力的頻率縮短為45 秒。」
這不光是生產力或專心的問題,馬克的實驗室發現,人們轉移注意力越頻繁、壓力程度就越高。她說,這一點尤其令人擔心,因為現代職場充滿干擾。她認為最受影響的勞工群是「資訊勞工」,因為這群人「雖然努力想要做單一(專心的)工作,但如果上司寄來電子郵件,或是他們感到社交壓力,需要隨時查看電子郵件,他們就得常常回信,工作因而被打斷。」

誰是最常干擾你的人?你自己

然而,不能把所有過錯都推給同事、小孩或Gchat 上的朋友。你猜誰是最常干擾你的人?你自己。馬克的實驗室為這種情況,命名為「自我干擾模式」(pattern of selfinterruption)。
「把自己當成旁觀者,看著人們正在打文件,然後,他們毫無來由地放下工作,去查看電子郵件或臉書。這種自我干擾,最常發生於人們受外部來源打斷的時候,」馬克說。「所以我們發現,外部干擾若在某個時間點程度最大,隨後即使外部干擾程度下降,約一小時後人們會開始自我干擾。」
換句話說,如果你忙了一整個早上、處理一大堆電子郵件,又有很多人到你辦公桌前找你,之後你很可能就會開始干擾自己。而且干擾生生不息、無處不在。
針對馬克描述的狀態,哈瑞斯稱之為「內在汙染」。
《鉤癮效應》(Hooked)作家尼爾.艾歐(Nir Eyal)認為,成癮和成習慣兩者不同。前者會傷害使用者,後者則是降低使用程度,就可以獲得改善。
艾歐建議的做法是,我們每次下載、更新或升級任何數位產品時,問自己一個簡單但重要的問題:「這產品是服務我還是傷害我?」
因此,這次的指令:刪除它--刪除那個App。我指的不光是遊戲,還有社群媒體。任何程式都可以--天氣App 或維基百科。我知道對某些人來說,光是想到刪除臉書或推特,就覺得生命走到盡頭了。我向你保證:你會活下去的。
我相信,你一定知道哪一個是你的累贅──你用太多的那個、你用來逃避的那個,總之犧牲了其他事情(包括睡眠)。讓你對自己懊惱的那個。刪除上述那個浪費時間、變成壞習慣的App。解除安裝。
你也可以試試這項挑戰,看自己在戒除App 上的症狀是輕還是重。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