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什麼樣的人適合創業?李開復:創業者不能缺少這10種能力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
2016-10-03
什麼樣的人適合創業?李開復:創業者不能缺少這10種能力
圖片來源 : geralt
我們可以從如今已經成功的創業者身上去尋找一些共性。分衆的江南春、盛大的陳天橋、網易的丁磊、百度的李彥宏、大名鼎鼎的比爾.蓋茲、賈伯斯、佩吉等都具備一些共同的成就其事業的特點。
首先他們充滿激情但又非常理性,他們不是單純地享受創業過程,他們更是為了一個好的結果。他們做的都是自己最愛的事情,所以能夠全力以赴,每天工作量極大卻不知疲倦。他們是自己產品和服務的最好的品管員和改進者,關注的同時不斷去創新。
國外的創業者勇於打破傳統,因爲他們有很好的法律制度作為保障;國內的創業者往往需要嘗試中國商業的「潛規則」。而無論創業的地點在哪裡,邁出第一步的魄力是做出成績的必須品。
如果一個創業者可以具備以上條件並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那麼就至少具備60%的成功要素了。
創業者需要具備的十項能力。

1、強烈的欲望

「欲」,實際就是一種生活目標,一種人生理想。創業者的欲望與普通人欲望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的慾望往往超出他們的現實,往往需要打破他們現在的立足點,打破眼前的樊籠,才能夠實現。
所以,創業者的欲望往往伴隨著行動力和犧牲精神。這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到的。
因爲想得到,而憑自己現在的身份、地位、財富得不到,所以要去創業,要靠創業改變身份,提高地位,積累財富,這構成了許多創業者的人生「三部曲」。
因爲欲望,而不甘心,而創業,而行動,而成功,這是大多數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走過的共同道路。
或許我們可以套用一句偉人的話:「欲望是創業的最大推動力。」

2、超乎想像的忍耐力

在創業的路上,付出怎樣的代價,付出怎樣的努力,忍受了多少別人不能夠忍受的憋悶、痛苦、甚至是屈辱,這種心情只有創業過的人最清楚!有多少人願意付出與他們一樣的代價。
對一般人來說,忍耐是一種美德,對創業者來說,忍耐卻是必須具備的品格。
老話說「吃得菜根,百事可做」。對創業來說,肉體上的折磨算不得什麼,精神上的折磨才是致命的,如果有心自己創業,一定要先在心裡問一問自己,面對從肉體到精神上的全面折磨,你有沒有那樣一種寵辱不驚的「定力」與「精神力」。如果沒有,那麼一定要小心。對有些人來說,一輩子給別人打工,做一個打工仔,是一個更合適的選擇。

3、開闊的眼界

對於創業者來說,只有真正見多識廣。廣博的見識,開闊的眼界,才能有效地拉近自己與成功的距離,使創業活動少走彎路。
衆多成功創業者創業思路的幾個共同來源。
第一,職業。俗話說,不熟不做,由原來所從事的職業下海,對行業的運作規律、技術、管理都非常熟悉,人頭、市場也熟悉,這樣的創業活動成功的機率很大。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創業思路的來源。
第二,閱讀,包括書、報紙、雜誌等等。比亞迪老總王傳福的創業靈感來自一份國際電池行業動態,一份簡報似的東西。1993年的一天,王傳福在一份國際電池行業動態上讀到,日本宣布本土將不再生產鎳鎘電池,王傳福立刻意識這將引發鎳鎘電池生產基地的國際大轉移,意識自己創業的機會來了。果然,隨後的幾年,王傳福利用日本企業撤出留下的市場空隙,很多人將讀書與休閒等同,對創業者來說,閱讀就是工作,是工作的一部分,一定要有這樣的意識。
第三,行路。俗話說,「讀萬卷書,行千里路」。行路,各處走走看看,是開闊眼界的好方法。
眼界意味著什麼?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開闊的眼界意味著你不但在創業伊始可以有一個比別人更好的起步,有時候它甚至可以挽救你和你企業的命運。眼界的作用,不僅表現在創業者的創業之初,它會一直貫穿於創業者的整個創業歷程。「一個創業者的眼界有多寬,他的事業也就會有多大。」
第四,交友。很多創業者最初的創業idea(主意)是在朋友啓發下產生,或乾脆就是由朋友直接提出的。所以,這些人在創業成功後,都會更加積極地保持與從前的朋友聯繫,並且廣交天下友,不斷地開拓自己的社交圈子。與朋友們進行頭腦風暴,就能夠不斷地有新思路、新點子。
四大創業idea的來源,也就是四大開闊眼界的有效方法。有空一定要到處多走一走,多和朋友談一談天,多閱讀,多觀察,多思考。「機遇只垂青有準備的頭腦」,讓自己「眼界大開」就是最好的準備。

4、善於把握趨勢又通人情事理

勢,就是趨向。做過期貨的人都知道,要想賺錢關鍵是要做對方向,這個方向就是勢。比方說,大勢向空,你偏做多;或者大勢利多,你偏做空,你不賠錢誰賠錢!反過來說,你就是不想賺錢都難。
勢分大勢、中勢、小勢。創業的人,一定要跟對形勢,要研究政策。這是大勢。很多創業者認為政策研究「假、大、虛、空」,沒有意義。實則不然。對一個創業者來說,大到國家領導人的更迭,小到一個鄉鎮芝麻小官的去留,都會對自己有影響。在政策方面,國家鼓勵發展什麼,限制發展什麼,對創業之成敗更有莫大關係。做對了方向,順著國家鼓勵的層面努力,可能事半功倍;做反了方向,比如說,某個行業、某類型企業,國家正準備從政策層面進行限制、淘汰,你偏趕在這時懵懵懂懂一頭撞了進去,一定會雞飛蛋打。
順勢而作,才能順水行舟。觀察政府,研究政策,是為了明大勢。
中勢指的就是市場機會。市場上現在時興什麼,流行什麼,人們現在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可能就標明瞭你創業的方向。俞敏洪如果不是趕上全國性的英語熱和出國潮,他就是使再大的勁,灑再多的淚,流再多的汗,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功。
小勢就是個人的能力、性格、特長。創業者在選擇創業項目時,一定要找那些適合自己能力,契合自己興趣,可以發揮自己特長的項目,這樣才有利於你做持久性的全身心的投入。創業是一項折磨人的活動,創業者要有受罪的心理準備。
一個創業者要懂得人情事理。老話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創業的首要目的是爲了合理合法地賺錢,不是為了改造社會。改造社會是等你發達以後,還需要你有那樣的興趣。創業更不是爲了要跟誰賭氣,你非要如何如何,非要讓對方覺得你這個人如何如何,你才覺得心裡舒服,你那是自己爲自己設絆。
創業是一個在夾縫裡求生存的活動,尤其處於社會轉軌時期,各項制度、法律環境都不十分健全,創業者只有先順應社會,才能避免在人事關節上出問題。作為對照,很多原先很牛氣的外資企業,認爲本地人才這樣不行,那樣不行,只有外來和尚才能念好經,現在也都認識到了人才本地化的重要。人才為什麼要本地化?因爲本地的人才更熟悉本地的情況,能夠按照「本地的規矩」做事,也就是說更能入鄉隨俗。創業者一定要明勢,不但要明政事、商事,還要明世事、人事,這應該是一個創業者的基本素質。

5、敏銳的的商業嗅覺,即商業敏感性

創業者的敏感,是對外界變化的敏感,尤其是對商業機會的快速反應。
潘石屹現在是商場的紅人,潘石屹成為紅人有他成為紅人的理由。有誰能夠從別人的一句話裡聽出8億元的商機,而且是隔著桌子的一句話,是幾個不相干之人的一句話?
1992年,潘石屹還在海南萬通集團任財務部經理。萬通集團由馮侖、王功權等人於1991年在海南創立。馮侖、王功權都曾在南德集團做過事,當年都是「中國首富」牟其中的手下謀士。萬通成立的頭兩年,通過在海南炒樓賺了不錢。1992年,隨著海南樓市泡沫的破滅,馮侖等人決定將萬通移師北京,派潘石屹打前鋒。
潘石屹奉馮侖的將令,帶著5萬元差旅費來到了北京。「這天,他(指潘石屹)在懷柔縣政府食堂吃飯,聽旁邊吃飯的人說北京市給了懷柔四個定向募集資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標,但沒人願意做。在深圳待過的潘石屹知道指標就是錢,他不動聲色地跟懷柔縣體改辦主任邊吃邊聊:『我們來做一個行不行?』體改辦主任說:『好哇,可是現在來不及了,要準備6份材料,下星期就報上去。』」
潘石屹立即將這個信息告訴了馮侖,馮侖馬上讓他找北京市體改委的一位負責人。這位領導說:「這是件好事,你們願意做就是積極支持改革,可以給你們寬限幾天。做定向募集資金的股份制公司,按要求需要找兩個『中』字頭的發起單位。」通過各種關係,潘石屹最後找到中國工程學會聯合會和中國煤炭科學研究院作為發起單位。萬事俱備,潘石屹用剛剛買的4萬元一部的手機打電話問馮侖:「準備做多大?」馮侖說:「要和王功權商量一下。」王功權說:「咱們現在做事情,肯定要上億。」
潘石屹在電話那邊催促馮侖快做決定,「這邊還等著上報材料呢。」馮侖就在電話那頭告訴潘石屹:「8最吉利,就註冊8個億吧。」北京萬通就這樣,在什麼都沒做的情況下,拿到了8個億的現金融資。
這就是潘石屹那個「一言8億」的傳奇故事。後來萬通在海南做賠了本,多虧了潘石屹這一耳朵「聽」來的8個億,纔有了萬通的今天。後來兄弟幾個又鬧分家,於是誕生了潘石屹現在的紅石和北京大北窯旁邊的現代城。
潘石屹能賺到這筆錢不是出自偶然,而是源於他的商業敏感
有些人的商業感覺是天生的,如胡雪巖,更多人的商業感覺則依靠後天培養。如果你有心做一個商人,你就應該像訓練獵犬一樣訓練自己的商業感覺。良好的商業感覺,是創業者成功的最好保證。

6、拓展人脈

創業不是引「無源之水」,栽「無本之木」。每一個人創業,都必然有其憑依的條件,也就是其擁有的資源。一個創業者的素質如何,看一看其建立和拓展資源的能力就可以知道
創業者資源,可分爲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兩種。內部資源主要是創業者個人的能力,其所佔有的生產資料及知識技能,家族資源等。擁有一份良好的內部資源,對創業者個人來說無疑是重要的。
但外部資源的創立。同樣不可或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人脈資源的創業,即創業者構建其人際網絡或社會網絡的能力。一個創業者如果不能在最短時間之內建立自己最廣泛的人際網絡,那他的創業一定會非常艱難,即使其初期能夠依靠領先技術或者自身素質,比如吃苦耐勞或精打細算,獲得某種程度上的成功,我們也可以斷言他的事業一定做不大。
創業者人際資源,按其重要性來看,第一是同學資源。
在許多成功者的身後都可以看到同學的身影,有少年時代的同學,有大學時代的同學,更有各種成人班級如進修班、研修班上的同學。赫赫有名的《富比世》中國富豪南存輝和胡成中就是小學和中學時的同學,一個是班長,一個是體育委員,後來兩人合夥創業,在企業做大以後才分了家,騰訊馬化騰也是與大學同學一起創業。
實際上,同學之間本來就有守望相助的義務,在現今這個時代,帶着商業或功利的目的走進學堂,也並沒有什麼不妥當
同學之間因爲接觸比較密切,彼此比較瞭解,同時因爲少年人不存在利害衝突,成年人則大多數從五湖四海走到一起,彼此也甚少存在利害衝突,所以友誼一般都較可靠,純潔度更高。對於創業者來說,是值得珍惜的最重要的外部資源之一。
與同學相似的,是戰友;可以與同學和戰友相提並論的是同鄉。共同的人文地理背景,使老鄉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曾國藩用兵只喜歡用湖南人,中國歷史上最成功兩大商幫,徽商和晉商不管走到哪裏,都是老鄉拉幫結派,成群結夥的。正是同鄉之間互爲犄角,互爲支援,才成就了晉商和徽商曆史上的輝煌。同學資源和同鄉資源,可並稱爲創業者最重要的兩大外部資源。
第二是職業資源。對創業者來說,效用最明顯首推職業資源。所謂職業資源,即創業者在創業之前,爲他人工作時所建立的各種資源,主要包括項目資源和人際資源。充分利用職業資源,從職業資源入手創業,符合創業活動“不熟不做”的教條。尤其是在國內目前還沒有像美國或歐洲國家一樣,普遍認同和執行“競業避止”法則的情況下,選擇從職業資源入手進行創業,已經成爲了許多人創業成功的捷徑和法寶。 前中學數學教師、“好孩子”創始人宋鄭還是通過一位學生的家長,得到了第一批童車訂貨,這才知道世界上原來還有童車這樣一個賺錢玩意兒的。同時,宋鄭還做童車的第一筆資金也是通過一位在銀行做主任的學生家長獲得的。如果沒有學生家長的幫助,宋鄭還可能會一事無成。而萬通的馮侖和王功權原來則是同事,兩人曾一起在南德工作過,後來兩人離開南德,攜手海南打天下,才有了現在的興旺發達
第三是朋友資源。朋友應該是一個總稱。同學是朋友,戰友也是朋友。老鄉是朋友,同事一樣是朋友。一個創業者,三教九流的朋友都要交,談得來,交得上,就好像十八般兵刃,到時候不定就用上了哪般。朋友尤如資本金,對創業者來說是多多益善。「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是至理名言。一個創業者如果不能交朋友,沒有幾個朋友,肯定只有死路一條。人際交往能力應列在創業者素質的第一位。

7、謀略

商場如戰場,一個有勇無謀的人,早晚會成爲別人的盤中餐
創業是一個鬥體力的活動,更是一個鬥心力的活動。
創業者的智謀,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創業成敗。尤其是在目前產品日益同質化,市場有限,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創業者不但要能夠守正,更要有能力出奇。
對創業者來說,無所謂大智慧小智慧,能把事情做好,能賺到錢就是好智慧。京城白領沒有幾個沒有吃過麗華快餐的,京城的大街小巷,經常能看見漆着麗華快餐標誌的自行車送餐隊。麗華快餐由一個叫蔣建平的人創立,起家地是江蘇常州,開始不過是常州麗華新村裡的一個小作坊,在蔣建平的精心打理下,很快發展爲常州第一快餐公司。幾年前,當蔣建平決定進軍北京時,北京快餐業市場已近飽和。蔣建平劍走偏鋒,從承包中科院電子所的食堂做起,做職工餐兼做快餐,這樣投入少而見效快;由此推而廣之,好像星火燎原,迅速將麗華快餐打入了北京市。假如蔣建平當初進入北京,依循常規,租門面,招員工,拉開架式從頭做起,恐怕麗華快餐不會有今天。
謀略或者說智慧,貫穿於創業者的每一個創業行動中。
謀略其實就是一種思維的方式,一種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於創業者來說,智慧是不分等級的,它沒有好壞、高明不高明的區別,只有好用不好用,適用不適用的問題。創業者智慧:不拘一格,出奇制勝。作爲創業者,你的思維是否至今依然因循守舊?

8、膽量

創業本身就是一項冒險活動。要有膽量,敢下注,想贏也敢輸,創業是最需要強大心理承受能力的一項活動。
很多創業者在創業的道路上,都有過「驚險一跳」的經歷。這一跳成功了,功成名就,白日飛昇;要是跳不成,就只好鳳凰涅了。當年周楓帶人做婷美,一個500萬元的項目,做了2年多,花了440萬元還是沒有做成。眼看錢就沒了,合作伙伴都失去了信心,要周楓把這個項目賣了。周楓說,這樣好的項目不能賣,要賣也要賣個好價錢。合作伙伴說,這樣的項目怎麼能賣到那麼多錢,要不然你自己把這個項目買下來算了。周楓就花5萬元錢把這個項目買了下來。原來大家一起還有個合夥公司,作爲代價,周楓把在這個合夥公司的利益也全部放棄了,據說損失有幾千萬元。單幹的周楓帶着23名員工,把自己的房子抵押,跟幾個朋友一共湊了300萬元。他把其中5萬元存在帳上,另外的錢,他算過,一共可以在北京打2個月的廣告。從當年的11月到12月底,他告訴員工,這回做成了咱們就成了,不成,你們把那5萬塊錢分了,算是你們的遣散費,我不欠你們的工資。咱們就這樣了!這些話把他的員工感動得要哭,當時人人奮勇爭先,個個無比賣力,結果婷美就成功了。周楓成了億萬富翁,他的許多員工成了千萬富翁、百萬富翁。現在很多的大學教授、市場專家分析周楓和婷美成功有諸多原因,其實事情沒有這麼複雜。說白了,不過是一個合適的產品,加上一個天性敢賭的領導,加上一些合適的營銷手段,纔有了這樣一樁成功的案例。
創業需要膽量,需要冒險。冒險精神是創業家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創業畢竟不是賭博。創業家的冒險,迥異於冒進。什麼叫冒險,什麼叫冒進?冒險是這樣一種東西,你經過努力,有可能得到,而且那東西值得你得到。否則,你只是冒進,死了都不值得。創業者一定要分清冒險與冒進的關係,要區分清楚什麼是勇敢,什麼是無知。無知的冒進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你的行爲將變得毫無意義。

9、與他人分享的願望

作爲創業者,一定要懂得與他人分享。一個不懂得與他人分享的創業者,不可能將事業做大。
只有當老闆捨得付出,捨得與員工分享,員工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就從老闆這裡都得到了滿足。員工出於感激,同時也因爲害怕失去眼前所獲得的一切,就會產生「自我實現的需要」,通過自我實現,為老闆做更多的事,賺更多的錢,做更大的貢獻,回報老闆。這樣就構成了一個企業的正向循環、良性循環。這應該是馬斯洛理論在企業層面的恰當解釋。
做生意的人都會算帳,只不過有些人算得是大帳,有些人算得是小帳。商業法則:算大帳的人做大生意,做大生意人;算小帳的人永遠只能做小生意,做小生意人。
分享不僅僅限於企業或團隊內部,對創業者來說,對外部的分享有時候同樣重要。在南存輝的發家史上,曾經進行過4次大規模的股權分流,從最初持股100%,到後來只持有正泰股權的28%,每一次當南存輝將自己的股權稀釋,將自己的股權拿出來,分流到別人口袋裡去的時候,都伴隨著企業的高速成長。但是南存輝覺得自己並沒有吃虧,因爲蛋糕做大了,自己的相對收益雖然少了,但是絕對收益卻大大地提高了。
分享不是慷慨,對創業者來說,分享是明智。

10、自我反省的能力

反省其實是一種學習能力。創業既然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創業者就難免在此過程中不斷地犯錯誤。反省,正是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前提。對創業者來說,反省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有沒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具不具備自我反省的精神,決定了創業者能不能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能不能改正所犯的錯誤,是否能夠不斷地學到新東西。
成功創業者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都非常善於學習,非常勇於進行自我反省。
作爲一個創業者,遭遇挫折,碰上低潮都是常有的事,在這種時候,反省能力和自我反省精神能夠很好地幫助你度過難關。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對創業者來說,問題不是一日三省吾身、四省吾身,而是應該時時刻刻警醒、反省自己,惟有如此,才能時刻保持清醒。
創業者需要的是綜合素質,每一項素質都很重要,不可偏廢。缺少哪一項素質,將來都必然影響事業的發展。有些素質是天生的,但大多數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改善。如果你能夠從現在做起,時時惕礪,培養自己的素質,你的創業成功一定指日可待。

 

 

延伸閱讀

李開復:不看重承諾的人,職場上難被委以重任

原文出處

李開復Facebook」授權轉載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