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別把自我赤裸裸地帶進職場

我讀
2018-01-02
別把自我赤裸裸地帶進職場
圖片來源 : StartupStockPhotos
在《記得你是誰》一書中,哈佛大學教授泰德羅,描述在職場與生活,兩個不同的身份要如何取得平衡,又如何展現出個人特質。
剛進哈佛商學院教書的時候,我們這批初出茅廬的資淺老師常會瞧瞧經驗老到的教授都在做些什麼。我們仔細觀察每人的上課方式,還拿兩個問題來為他們打分數。
第一,是否會向同學提出明確的問題,並要求學生簡潔作答?或者問:他給的問題是否模糊不清,只能讓學生套句當時流行的比喻來說——神遊太虛,放牛吃草?
第二,他對學生有多麼推心置腹?有些教授給學生上了一整學期課,卻從不表露自己的心聲。有些教授就很樂意坦然面對學生,讓大家了解他們的個性、癖好和幽默感。
當時還在建立個人教學風格的我算得上第二種人。雖然我很願意多多坦露自我,做個廣得人緣的好老師,但又不想在半個學生都不認識的教室裡傾吐自己的人生經歷。我希望求取某種平衡,將公私之間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
獲得終身教職以前,我曾在一次午餐時間湊巧跟已故教授艾索斯比鄰而坐,那時他名滿全校,位高權重。聽說他拿到博士學位才兩年,便因為教學精采登上《時代》雜誌封面故事〈萬人師表〉。我們聊著聊著,就談到教師所要面對的種種挑戰。教書這一行並不好混,於是我告訴他:除了課要教得好,還得保有自我。
「不。」他說:「你不需要保有自我——但必須做到表裡如一。」

展現個人風采

我始終沒忘記這句話,而且時間愈久,愈能了解其中含意:我們可以區分私底下的自我和工作時的自我——也就是本性和舉止。
身為教授,每次上課都要面對上百位學生,既然你不認識大家,在課堂上也就不希望有種好像要把全部自我攤在他們眼前,或發給他們自傳的感覺。所以當你跨入教室以後,最好能展現某種「外在風采」——就是非常接近你原有性格的一種作風。這風采可以博得信賴;只要好好培養,就不是欺騙造假,然而它並不代表真正的你,而是在工作時才會顯露的另一個你。

別把自我赤裸裸地帶進職場

培養「表裡如一」的個人風采,能幫助你抵擋此生注定躲不過的明槍與暗箭,使你在內心受到最小傷害的情況下還能繼續存活。在職場求生存很辛苦,往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果你把自我赤裸裸地帶進職場,等於是讓自己曝光,很容易成為別人攻擊的靶子。分開公私生活,才能保護自己的內在空間,處於這塊不被外力左右工作情緒的園地之中繼續保有自我。
換個角度看,活在辦公室外的那個你可以擔任你的後盾,供應你在職場奮鬥必備的生存力量。你在家中擁有的自主權遠大於職場,比較能做你想要的自己,也可以掌控大多數攸關個人前途的重要決定。家庭可以說是逃離職場的幸福避難所,不但讓你獲得自主與回報,還能平衡你在職場上的情緒起伏,持續對你發揮保護防疫的功能。

公我與私我

分開公私生活,也能幫助你在家庭和職場過得更加游刃有餘,培養互不干擾的生活能力和工作實力。
努力區別公私生活,不是社會新鮮人才要做的功課,而是人人終生都要持之以恆完成的作業,不管你有多少財富、成就或權力。無論是初入職場或即將退休,要把自我和工作分開,都有如執行高難度的平衡動作,但畢竟值得嘗試。關於這點,伊士曼做了很好的詮釋。有位女士曾向伊士曼透露,她很欣賞他在商場上絕不輕易退讓的行事作風,伊士曼聽後如此回答:「想在世上生存,態度就得強硬,但也應當保留一點柔軟的心。」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