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 人才培訓網

職場社交的第一堂課:當個好聊的人!練習這4件事,精進你的聊天功力

SmartM/蘇彥誠
2018-09-26
職場社交的第一堂課:當個好聊的人!練習這4件事,精進你的聊天功力
圖片來源 : Pxhere
許多人對社交場合感到恐懼,最大的原因是不懂如何與人聊天。事實上,聊天是雙向溝通,比起不斷思考該聊些什麼,更重要的是讓對方主動說出個人想法。透過持續練習,我們能精進自己的聊天功力,讓別人更喜愛與自己對話。
本文介紹 4 個重要的溝通技巧,幫助我們成為「好聊的人」,與他人的對話不再是空洞的問候,而能發展深入的對談。

當個人見人愛的傻瓜,而非高不可攀的專家

與他人初次見面時,最容易犯的錯就是「不斷誇耀自己」。當我們試圖讓對方覺得自己是「聰明的專家」,可能只會顯得很愚蠢。多倫多大學研究組織行為的 Tiziana Casciaro 發現,即便大多數人不承認這個事實,但是人們確實喜歡與平易近人的同事共處,勝過與能力強卻高不可攀的同事。
與其強調自己的專業能力,不如強調我們與對方有哪些相似處。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 Alex Pentland 曾進行一個研究,要求銷售人員刻意模仿客戶的身體語言,特別是顧客自己沒注意的肢體語言,結果銷售業績居然成長了 20%。因此,無論是找出彼此的背景相似,或者選擇用對方熟悉的說話方式,都能加強彼此的親近感,發展更深的關係。

最好的聊天話題:讓對方說出自己的故事

哈佛大學認知科學家 Diana Tamir 指出,當我們談論自身經驗時,會讓大腦有類似獲得食物、金錢般的愉悅感,無論是在面對面對談時,或是藉由社群媒體。他進一步指出,人們甚至願意犧牲金錢,只為了談論自己的故事。
我們可以問對方「開放式問題」,讓對方有機會談論自己的故事。FBI 行為專家 Robin Dreeke 認為,問對方「曾經面臨什麼挑戰」是最好的問題。而史丹佛大學教授 Jeffrey Pfeffer 與華頓商學院教授 Adam Grant,都認為最好的話題是「詢問對方的建議」,因為這讓我們學到東西,並讓對方感到被尊重、被視為專家。
另外,當對方談論自己時,千萬別批評指責。人們不喜歡自己的想法、意見或一舉一動受到批評,我們也是如此。這並不代表我們要一味認同對方,而是必須花時間了解背後的動機、需求或者掙扎。

當個「積極聆聽者」,讓對方知道你正在聽!

人們都喜歡有個聆聽者,認真聆聽自己所說的話。在與他人對話時,沈默不語或是偶爾點頭都是不夠的。我們必須當個「積極聆聽者」,讓對方知道我們正在聆聽。
FBI 談判專家曾經分享 3 個聆聽的技巧,讓說話者能夠知道自己正在認真聆聽。第一個方法是「鏡像法」,意思是在對方說話時,偶爾重複對方所說的 1 到 3 個詞。第二個方法是「改述法」,在對方講述事件到某個段落時,試著用自己的方式重複這個事件,確認我們所聽到的無誤。第三個方法是「揣摩法」,意思是揣摩對方說話時的情緒,並且用一個形容詞來描述這個情緒。例如:「這樣聽起來,你的壓力應該很大,常常對工作感到很焦慮吧?」

分辨對話的層次,逐步讓話題更深入:

對話就像一段關係的經營,有自然的進程。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Ori Brafman 將對話的層次分成 5 個層次,每往上一個層次都會讓對話更深入,能創造與對方更堅固的連結。
第一個層次是「問候語」,是不帶任何情緒與意思的句子,例如:「最近過得好嗎?」第二個層次則是「事實陳述」,是對於自己生活狀態的事實描述,這個層次也是不帶情緒、個人意見的陳述,例如:「我現在住在台北市,正在一間行銷公司工作。」第三個層次是「意見陳述」,這個層次仍然不帶情緒,但是開始表達自己對於某件事情的意見、觀點,例如:「我覺得這家公司很棒。」或者「我很喜歡這部電影。」
最後兩個層次,開始涉及情緒的表達,也是深度對談的起點。第四個層次是「情緒表達」,以個人的角度出發,表達對某件事情更深的情緒,例如:「我對於他的放棄感到很失望、很可惜。」最後一個層次是「情感表達」,更深入個人的情感核心,是心中最脆弱的情感部分,例如:「我深愛著他,而且害怕失去他。」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嚴禁抄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關注工作、管理、商務情報

親愛的讀者,歡迎加入「SmartM人才培訓網」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多豐富的工作、管理、商務報導等你關注與分享。

加入Line帳號,關注最新的工作、管理、商務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